多主体参与式评价方法及在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问题提出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1 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论文框架 | 第13-14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5-25页 |
2.1 综合评价理论综述 | 第15-17页 |
2.1.1 综合评价的概念 | 第15-16页 |
2.1.2 综合评价的要素 | 第16页 |
2.1.3 综合评价的经典过程 | 第16-17页 |
2.2 群体评价方法综述 | 第17-20页 |
2.2.1 关于群体评价的研究 | 第17-19页 |
2.2.2 多主体参与的群体评价方法研究 | 第19-20页 |
2.3 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理论综述 | 第20-24页 |
2.3.1 环境绩效和企业环境绩效的概念 | 第20页 |
2.3.2 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概念及主体 | 第20-21页 |
2.3.3 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 第21-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多主体参与式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第25-41页 |
3.1 引言 | 第25-26页 |
3.2 基础知识与问题描述 | 第26-28页 |
3.2.1 序关系分析法 | 第26-27页 |
3.2.2 问题描述及方法流程 | 第27-28页 |
3.3 方法原理 | 第28-35页 |
3.3.1 指标选择方法 | 第28-29页 |
3.3.2 指标序关系的确定 | 第29-32页 |
3.3.3 指标间相对重要程度的确定 | 第32-35页 |
3.3.4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5页 |
3.4 算例分析 | 第35-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多主体参与式的目标驱动型综合评价方法 | 第41-50页 |
4.1 引言 | 第41-42页 |
4.2 问题描述与假设条件 | 第42页 |
4.2.1 问题描述 | 第42页 |
4.2.2 假设条件 | 第42页 |
4.3 方法原理 | 第42-48页 |
4.3.1 指标目标值的确定方法 | 第42-45页 |
4.3.2 目标实现水平及相关概念的提出 | 第45-47页 |
4.3.3 面向目标实现水平的多阶段信息集结 | 第47-48页 |
4.4 时间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48-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应用 | 第50-62页 |
5.1 应用背景 | 第50-52页 |
5.1.1 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意义 | 第50页 |
5.1.2 指标的选取与权重的确定 | 第50-51页 |
5.1.3 数据获取 | 第51-52页 |
5.2 目标驱动型的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 | 第52-61页 |
5.2.1 问题描述 | 第52-53页 |
5.2.2 计算过程 | 第53-58页 |
5.2.3 面向目标实现水平的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58-61页 |
5.2.4 政策建议 | 第6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主要研究成果及展望 | 第62-64页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6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表 | 第7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