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电科技杠杆收购的财务绩效分析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文献回顾及简要评述 | 第10-15页 |
1.3.1 杠杆收购 | 第10-12页 |
1.3.2 并购绩效 | 第12-14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框架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3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图 | 第15-17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杠杆收购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1 杠杆收购 | 第18-20页 |
2.1.1 杠杆收购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杠杆收购的特点 | 第18-19页 |
2.1.3 杠杆收购的方式 | 第19-20页 |
2.2 并购动因理论 | 第20-21页 |
2.2.1 协同效应理论 | 第20页 |
2.2.2 代理理论 | 第20页 |
2.2.3 竞争优势理论 | 第20-21页 |
2.2.4 多元化理论 | 第21页 |
2.3 并购绩效 | 第21-23页 |
2.3.1 并购绩效的概念 | 第21页 |
2.3.2 并购绩效的衡量 | 第21-23页 |
第3章 杠杆收购案例介绍 | 第23-34页 |
3.1 收购参与方主客体分析 | 第23-25页 |
3.1.1 杠杆收购的背景 | 第23-24页 |
3.1.2 长电科技公司概况 | 第24页 |
3.1.3 星科金朋公司概况 | 第24-25页 |
3.2 长电科技杠杆收购的动因 | 第25-27页 |
3.2.1 收购的核心竞争力 | 第25-26页 |
3.2.2 杠杆收购的动因 | 第26-27页 |
3.3 杠杆收购的交易过程 | 第27-34页 |
3.3.1 确定交易对价 | 第27-28页 |
3.3.2 引进战略投资 | 第28-29页 |
3.3.3 设立收购主体 | 第29-31页 |
3.3.4 剥离台湾子公司 | 第31页 |
3.3.5 发起全面要约 | 第31-32页 |
3.3.6 星科金朋债务重组 | 第32-34页 |
第4章 杠杆收购前后的财务绩效分析 | 第34-54页 |
4.1 事件分析法 | 第34-38页 |
4.1.1 案例事件日的确定 | 第34页 |
4.1.2 预期收益率的计算 | 第34-36页 |
4.1.3 超额收益率的计算与分析 | 第36-38页 |
4.2 财务指标法 | 第38-46页 |
4.2.1 偿债能力分析 | 第38-40页 |
4.2.2 营运能力分析 | 第40-42页 |
4.2.3 盈利能力分析 | 第42-44页 |
4.2.4 成长性分析 | 第44-45页 |
4.2.5 长期绩效评价 | 第45-46页 |
4.3 经济增加值 | 第46-54页 |
4.3.1 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计算 | 第46-47页 |
4.3.2 资本总额的计算 | 第47-48页 |
4.3.3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的计算 | 第48-50页 |
4.3.4 经济增加值的计算 | 第50-51页 |
4.3.5 经济增加值指标的分析 | 第51-54页 |
第5章 结论与启示 | 第54-58页 |
5.1 结论 | 第54-55页 |
5.2 启示 | 第55-57页 |
5.2.1 重视杠杆收购的融资模式 | 第55页 |
5.2.2 注重杠杆收购的有效整合 | 第55-56页 |
5.2.3 掌握杠杆收购后的控制权 | 第56页 |
5.2.4 注意杠杆收购的财务风险 | 第56-57页 |
5.3 不足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