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连续SiC纤维增强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6-39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6-17页
    1.2 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现状第17-21页
        1.2.1 Ti-Al二元金属间化合物第17-20页
        1.2.2 Al_3Ti的脆性及强韧化方法第20-21页
    1.3 Ti-Al_3Ti层状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第21-28页
        1.3.1 Ti-Al_3Ti的仿生学设计与制备技术第21-25页
        1.3.2 Ti-Al_3Ti层状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前景第25-28页
        1.3.3 层状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机制第28页
    1.4 SiC纤维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第28-35页
        1.4.1 连续SiC纤维增强体第29-31页
        1.4.2 SiC纤维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第31-33页
        1.4.3 纤维增强机理第33-35页
    1.5 纤维增强层状复合材料概述第35-37页
        1.5.1 纤维增强层状复合材料研究进展第35-36页
        1.5.2 连续SiC纤维增强MIL复合材料的可行性分析第36-37页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7-39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39-52页
    2.1 研究方案第39-40页
    2.2 实验用原材料及预处理第40-42页
        2.2.1 金属箔材第40-41页
        2.2.2 连续陶瓷纤维第41-42页
    2.3 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2-43页
    2.4 复合材料的微结构表征第43-44页
        2.4.1 显微组织观察第43页
        2.4.2 物相鉴定与结构分析第43-44页
    2.5 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第44-52页
        2.5.1 密度与致密度测定第44页
        2.5.2 弹性模量测定第44-45页
        2.5.3 显微硬度测试第45-46页
        2.5.4 纳米压痕测试第46页
        2.5.5 拉伸性能测试第46页
        2.5.6 压缩性能测试第46-48页
        2.5.7 弯曲性能测试第48-50页
        2.5.8 断裂韧性测试第50-52页
第3章 Ti-(SiC_f/Al_3Ti)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微结构表征第52-77页
    3.1 Ti-(SiC_f/Al_3Ti)层状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与热压制备第52-54页
        3.1.1 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第52-53页
        3.1.2 真空热压烧结制备Ti-(SiC_f/Al_3Ti)材料的工艺过程第53-54页
    3.2 低温反应过程中Al_3Ti的形成第54-56页
    3.3 层状复合材料的微结构表征第56-62页
        3.3.1 组织形貌第56-58页
        3.3.2 成分分析第58-59页
        3.3.3 层状材料的组织演变过程第59-62页
    3.4 层状复合材料组织结构优化探究第62-75页
        3.4.1 热压工艺参数的的制定第62-66页
        3.4.2 原始箔材打磨预处理的影响第66-67页
        3.4.3 韧性相体积百分数的调控第67-70页
        3.4.4 纤维增强体的选取第70-73页
        3.4.5 超声波固结SiC_f/Al预制带的应用第73-75页
    3.5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4章 Ti-(SiC_f/Al_3Ti)层状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及断裂机理第77-98页
    4.1 层状复合材料的硬度及弹性模量第77-81页
        4.1.1 各组元的显微硬度第77-79页
        4.1.2 各组元的纳米硬度及弹性模量第79-80页
        4.1.3 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第80-81页
    4.2 层状复合材料的室温拉伸行为第81-84页
        4.2.1 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第81-83页
        4.2.2 复合材料的拉伸断口形貌第83-84页
    4.3 层状复合材料的压缩行为第84-89页
        4.3.1 准静态压缩性能第84-86页
        4.3.2 动态压缩性能第86页
        4.3.3 压缩载荷下的断裂特征第86-89页
    4.4 层状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及变形过程第89-92页
        4.4.1 弯曲性能第89-90页
        4.4.2 弯曲载荷作用下的裂纹扩展过程研究第90-92页
    4.5 层状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第92-94页
    4.6 CFR-MIL复合材料中纤维的强韧化机制第94-95页
    4.7 本章小结第95-98页
第5章 Ti-(SiC_f/Al_3Ti)层状复合材料的高温反应退火界面优化机制第98-127页
    5.1 退火处理工艺的制定第98-99页
    5.2 退火态层状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构第99-103页
    5.3 高温退火过程中SiC纤维与Al_3Ti的界面反应第103-105页
    5.4 高温退火过程中Ti/Al_3Ti层间界面的反应机制第105-118页
        5.4.1 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的相转变规律第105-112页
        5.4.2 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的晶体取向第112-116页
        5.4.3 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的施密特因子第116-117页
        5.4.4 层间界面区的应力分布第117-118页
    5.5 高温退火过程中层状复合材料的组织演变规律第118-120页
    5.6 退火态层状复合材料中各组元的性能第120-122页
    5.7 退火态层状复合材料的拉伸行为第122-124页
        5.7.1 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第122-123页
        5.7.2 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第123-124页
    5.8 本章小结第124-127页
第6章 Ti-(SiC_f/Al_3Ti)层状复合材料的纤维表面镀镍界面优化机理第127-141页
    6.1 镀镍SiC纤维的微观表征第127-130页
    6.2 表面化学镀镍SiC纤维增强层状复合材料的组织形貌与反应机理第130-131页
    6.3 表面电镀镍的SiC纤维增强层状复合材料的微结构表征第131-133页
    6.4 表面镀镍的SiC纤维增强层状复合材料的准静态压缩行为第133-136页
        6.4.1 压缩性能第133-134页
        6.4.2 表面镀镍纤维的强韧化机制第134-136页
    6.5 表面电镀镍的SiC纤维增强层状复合材料的室温拉伸行为第136-138页
        6.5.1 拉伸性能第136页
        6.5.2 拉伸断口形貌第136-138页
    6.6 CFR-MIL与NPFR-MIL复合材料的性能对比第138页
    6.7 本章小结第138-141页
第7章 Ti-(SiC_f/Al_3Ti)层状复合材料的钛层保护界面优化机制研究及新型结构设计第141-157页
    7.1 具有Ti层保护的Ti-(SiC_f/Al_3Ti)层状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第141-142页
    7.2 有/无Ti保护的SiC_f/Al_3Ti界面区的微结构表征第142-149页
        7.2.1 组织形貌第142-144页
        7.2.2 SiC_f/Al_3Ti区氧的鉴定第144-145页
        7.2.3 SiC_f/Al_3Ti区的EBSD测试第145-149页
    7.3 有/无Ti保护的SiC_f/Al_3Ti区在拉伸载荷下的断裂特点第149-150页
    7.4 具有多层纤维增强金属间化合物结构的Ti-(SiC_f/Al_3Ti)材料第150-153页
    7.5 具有双尺度叠层结构的CFR-MIL复合材料第153-155页
    7.6 本章小结第155-157页
结论第157-161页
创新点第161-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7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79-181页
致谢第181页

论文共1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填充SSBR/BR性能研究
下一篇:Y2O3-W梯度材料的设计及抗热震和抗液态金属侵蚀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