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第一章 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问题概述 | 第9-11页 |
| 一、转基因技术与转基因食品 | 第9页 |
| 二、转基因食品安全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分析 | 第9-11页 |
| 第二章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现状及缺陷 | 第11-14页 |
| 一、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现状 | 第11页 |
| 二、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目前存在的缺陷 | 第11-14页 |
| (一)立法层次不高 | 第11-12页 |
| (二)监管制度混乱 | 第12页 |
| (三)社会监管的缺失 | 第12-14页 |
| 第三章 国外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及分析 | 第14-19页 |
| 一、欧盟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 | 第14-15页 |
| (一)预防原则 | 第14页 |
| (二)上市核准制度 | 第14-15页 |
| (三)标识制度 | 第15页 |
| 二、美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 | 第15-16页 |
| (一)实质等同原则 | 第15-16页 |
| (二)安全评估制度(研发试验阶段) | 第16页 |
| (三)自愿咨询制度 | 第16页 |
| (四)标识制度 | 第16页 |
| 三、日本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 | 第16-17页 |
| (一)区分生产流通管理制度 | 第17页 |
| (二)标识制度 | 第17页 |
| 四、对国外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的比较分析 | 第17-19页 |
| 第四章 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及学理依据 | 第19-22页 |
| 一、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的必要性 | 第19页 |
| 二、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的学理依据 | 第19-22页 |
| (一)法理学依据 | 第19-20页 |
| (二)经济法学依据 | 第20页 |
| (三)行政法学依据 | 第20-21页 |
| (四)民法学依据 | 第21-22页 |
| 第五章 关于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22-29页 |
| 一、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22-23页 |
| 二、基本原则的确立 | 第23页 |
| (一)预防原则 | 第23页 |
| (二)透明原则 | 第23页 |
| 三、完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的基本制度 | 第23-29页 |
| (一)准入制度 | 第23-24页 |
| (二)安全评估制度 | 第24-25页 |
| (三)许可证制度 | 第25-26页 |
| (四)标识制度 | 第26-27页 |
| (五)社会监管制度 | 第27-28页 |
| (六)救济制度 | 第28-29页 |
| 结语 | 第29-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 致谢 | 第3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