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7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含氟高分子材料简介 | 第12-18页 |
1.2.1 含氟高分子材料结构特点简介 | 第12-13页 |
1.2.2 含氟高分子材料性能特点简介 | 第13-14页 |
1.2.3 含氟高分子材料应用 | 第14-18页 |
1.2.3.1 含三氟甲基高分子材料应用 | 第15-18页 |
1.3 有机硅氧烷材料简介 | 第18-23页 |
1.3.1 有机硅氧烷材料结构简介 | 第18-19页 |
1.3.2 有机氧烷材料性能简介 | 第19-20页 |
1.3.3 有机硅氧烷材料的分类 | 第20-23页 |
1.3.3.1 根据物理状态分类 | 第20-21页 |
1.3.3.2 根据空间立体结构分类 | 第21-23页 |
1.4 线型有机硅氧烷简介 | 第23-29页 |
1.4.1 三氟丙基线型有机硅氧烷简介 | 第25页 |
1.4.2 线型有机硅氧烷杂化材料 | 第25-29页 |
1.4.2.1 三氟丙基线型有机硅氧烷杂化材料简介 | 第27-29页 |
1.5 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的简介 | 第29-35页 |
1.5.1 POSS的制备方法 | 第30-32页 |
1.5.1.1 直接水解法 | 第30-31页 |
1.5.1.2 “顶角-戴帽”法 | 第31页 |
1.5.1.3 官能团衍生法 | 第31-32页 |
1.5.2 POSS在聚合物材料中的应用 | 第32-35页 |
1.5.2.1 化学反应惰性POSS的应用 | 第32页 |
1.5.2.2 单官能团POSS的应用 | 第32-33页 |
1.5.2.3 双官能团POSS的应用 | 第33页 |
1.5.2.4 多官能团POSS的应用 | 第33-35页 |
1.6 聚芳醚砜材料的简介 | 第35-36页 |
1.6.1 聚芳醚砜材料的性能特点 | 第35-36页 |
1.6.2 聚芳醚砜材料的应用前景 | 第36页 |
1.7 本论文设计思想 | 第36-37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2.1 实验化学试剂 | 第37-38页 |
2.2 测试仪器 | 第38-39页 |
第3章 含苯基三氟甲基和笼型倍半硅氧烷聚芳醚砜的制备 | 第39-53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单体的合成 | 第39-52页 |
3.2.1 笼型倍半硅氧烷双酚单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39-40页 |
3.2.2 含苯基三氟甲基和笼型倍半硅氧烷聚芳醚砜的制备 | 第40-42页 |
3.2.2.1 DDSQ-6AF-PESs三元无规共聚物的合成 | 第40-41页 |
3.2.2.2 DDSQ-3FPH-PESs三元无规共聚物的合成 | 第41-42页 |
3.2.2.3 DDSQ-6FPH-PESs三元无规共聚物的合成 | 第42页 |
3.2.2.4 三元无规聚合物膜的制备 | 第42页 |
3.2.3 含苯基三氟甲基和笼型倍半硅氧烷的聚芳醚砜的表征 | 第42-52页 |
3.2.3.1 聚芳醚砜共聚物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测试 | 第42-44页 |
3.2.3.2 聚芳醚砜共聚物广角X射线衍射光谱测试 | 第44-45页 |
3.2.3.3 聚芳醚砜共聚物介电常数测试 | 第45-48页 |
3.2.3.4 聚芳醚砜共聚物表面性能和溶解性 | 第48-50页 |
3.2.3.5 聚芳醚砜杂化聚合物热性能 | 第50-5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含三氟丙基线型硅氧烷和笼型倍半硅氧烷聚芳醚砜的制备 | 第53-67页 |
4.1 引言 | 第53-56页 |
4.2 含三氟丙基线型硅氧烷和笼型硅氧烷的杂化聚芳醚砜的合成 | 第56-57页 |
4.3 聚合物膜的制备 | 第57页 |
4.4 含三氟丙基线型有机硅氧烷和DDSQ的聚芳醚砜共聚物的结构表征 | 第57-59页 |
4.5 含三氟丙基线型有机硅氧烷和DDSQ聚芳醚砜共聚物的结晶性分析 | 第59-60页 |
4.6 含三氟丙基线型有机硅氧烷和DDSQ的介电性能 | 第60-62页 |
4.7 含三氟丙基线型有机硅氧烷和DDSQ共聚物的表面性能 | 第62-65页 |
4.8 含三氟丙基线型有机硅氧烷和DDSQ的聚芳醚砜共聚物的热性能分析 | 第65-66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7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