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同莘及其公牍思想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一章 许同莘其人 | 第20-45页 |
第一节 生平简介 | 第20-28页 |
第二节 家境情况 | 第28-35页 |
第三节 师承交游 | 第35-38页 |
第四节 编著成就 | 第38-45页 |
第二章 《公牍学史》其书 | 第45-55页 |
第一节 《公牍学史》内容概述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公牍学史》版本比较 | 第46-52页 |
第三节 《公牍学史》之肇始 | 第52-53页 |
第四节 《公牍学史》之滥觞 | 第53-55页 |
第三章 许同莘的公牍创作观 | 第55-66页 |
第一节 本原论 | 第56-58页 |
第二节 文体论 | 第58-60页 |
第三节 风格论 | 第60-62页 |
第四节 技法论 | 第62-64页 |
第五节 才略论 | 第64-66页 |
第四章 许同莘的公牍史学观 | 第66-77页 |
第一节 序例与断限 | 第67-70页 |
第二节 编次与采撰 | 第70-72页 |
第三节 征引与烦省 | 第72-75页 |
第四节 因袭与创新 | 第75-77页 |
第五章 许同莘公牍思想的现代启示 | 第77-83页 |
第一节 对公文写作的启示 | 第77-79页 |
第二节 对文书工作者素质培养的启示 | 第79-81页 |
第三节 对公文史编写的启示 | 第81-83页 |
结语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附录:本人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