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业主方与承包商的信任关系 | 第10-11页 |
1.2.2 现阶段信任风险研究 | 第11-12页 |
1.2.3 信任风险评价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方法 | 第15-16页 |
1.3.3 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信任风险相关理论综述 | 第17-23页 |
2.1 信任与信任危机 | 第17页 |
2.1.1 信任 | 第17页 |
2.1.2 信任危机 | 第17页 |
2.2 工程项目风险及分类 | 第17-18页 |
2.2.1 工程项目风险 | 第17-18页 |
2.2.2 工程项目风险的分类 | 第18页 |
2.3 工程风险识别 | 第18-20页 |
2.3.1 风险识别过程 | 第18-19页 |
2.3.2 风险识别方法 | 第19-20页 |
2.4 工程项目风险评价 | 第20-22页 |
2.4.1 风险评价过程 | 第20-21页 |
2.4.2 工程项目风险评价主要方法 | 第21-22页 |
2.5 小结 | 第22-23页 |
3 基于模糊Petri网的业主方信任风险评价 | 第23-32页 |
3.1 业主方信任风险因素分析 | 第23-24页 |
3.1.1 社会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 | 第23页 |
3.1.2 国家法律法规方面的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3.1.3 与自身相关的影响方面的因素 | 第24页 |
3.2 建立业主方信任风险评价模型 | 第24-30页 |
3.2.1 业主方信任风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24-25页 |
3.2.2 模糊Petri网相关理论 | 第25-28页 |
3.2.3 业主方信任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过程 | 第28-30页 |
3.3 业主方信任风险评价模型的算法 | 第30-31页 |
3.4 小结 | 第31-32页 |
4 基于模糊故障树法的承包商信任风险评价 | 第32-47页 |
4.1 承包商信任风险因素分析 | 第32-34页 |
4.1.1 社会环境、国家法律法规风险因素 | 第32-33页 |
4.1.2 来自其他参与方的风险因素 | 第33页 |
4.1.3 承包商自身的风险因素 | 第33-34页 |
4.2 建立承包商信任风险评价模型 | 第34-39页 |
4.2.1 故障树理论及流程分析 | 第34-37页 |
4.2.2 建立承包商信任风险故障树 | 第37-39页 |
4.3 承包商信任风险评价 | 第39-45页 |
4.3.1 承包商信任风险的定性评价 | 第39-40页 |
4.3.2 承包商信任风险的定量评价 | 第40-44页 |
4.3.3 承包商主要信任风险故障事件的模糊重要度分析 | 第44-45页 |
4.4 小结 | 第45-47页 |
5 以XX市A村城中村改造方案为例 | 第47-58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47-48页 |
5.1.1 项目位置简介 | 第47页 |
5.1.2 建设规模及建设周期 | 第47-48页 |
5.1.3 招投标方式及建筑质量 | 第48页 |
5.2 业主方及承包商概况 | 第48-49页 |
5.2.1 业主方概况 | 第48页 |
5.2.2 承包商概况 | 第48-49页 |
5.3 业主方信任风险评价 | 第49-52页 |
5.3.1 业主方信任风险因素分析 | 第49-50页 |
5.3.2 运用模糊Petri网建立业主方信任风险评价模型 | 第50-51页 |
5.3.3 业主方信任风险评价及预防措施 | 第51-52页 |
5.4 承包商信任风险评价 | 第52-56页 |
5.4.1 承包商信任风险因素分析 | 第52-53页 |
5.4.2 运用模糊故障树法建立承包商信任风险评价模型 | 第53-54页 |
5.4.3 承包商信任风险评价以及预防措施 | 第54-56页 |
5.5 小结 | 第56-58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8-61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58-59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