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案 | 第13-14页 |
1.5 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电力应急物资储备分析 | 第15-22页 |
2.1 电力应急物资需求特点 | 第15-16页 |
2.2 电力应急物资需求分类 | 第16-18页 |
2.3 电力应急物资储备主体 | 第18页 |
2.4 电力应急物资储备现状 | 第18-20页 |
2.4.1 电力企业实物储备 | 第19页 |
2.4.2 协议企业实物储备 | 第19-20页 |
2.4.3 协议企业生产能力储备 | 第20页 |
2.5 电力应急物资储备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2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电力应急物资分级储备模式研究 | 第22-31页 |
3.1 电力应急物资分级 | 第22-25页 |
3.1.1 电力应急物资分级指标体系 | 第22-24页 |
3.1.2 电力应急物资分级模型 | 第24-25页 |
3.2 五种电力应急物资储备方式 | 第25-29页 |
3.2.1 电力应急物资储备方式设计的假设条件 | 第25-26页 |
3.2.2 电力企业实物储备方式 | 第26页 |
3.2.3 电力企业与协议企业联合实物储备方式 | 第26-27页 |
3.2.4 电力企业实物储备与协议企业生产能力储备方式 | 第27-28页 |
3.2.5 协议企业实物储备方式 | 第28页 |
3.2.6 协议企业实物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方式 | 第28-29页 |
3.3 电力应急物资分级储备模式 | 第29-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分级储备模式下储备规模测算模型 | 第31-50页 |
4.1 模型构建逻辑 | 第31页 |
4.2 电力应急物资需求分布 | 第31-33页 |
4.2.1 电力应急物资实际使用量 | 第31-33页 |
4.2.2 电力应急物资需求分布 | 第33页 |
4.3 储备规模测算模型 | 第33-45页 |
4.3.1 储备规模测算模型变量及参数的含义 | 第33-34页 |
4.3.2 电力企业实物储备规模测算模型 | 第34-35页 |
4.3.3 电力企业与协议企业共同实物储备规模测算模型 | 第35-38页 |
4.3.4 电力企业实物与协议企业生产能力储备规模测算模型 | 第38-41页 |
4.3.5 协议企业实物储备规模测算模型 | 第41-43页 |
4.3.6 协议企业实物与生产能力储备规模测算模型 | 第43-45页 |
4.4 泛用物资储备规模测算模型 | 第45-47页 |
4.4.1 一级物资储备模式下泛用物资储备规模测算模型 | 第46页 |
4.4.2 二级物资储备模式下泛用物资储备规模测算模型 | 第46页 |
4.4.3 三级物资储备模式下泛用物资储备规模测算模型 | 第46-47页 |
4.5 储备点储备规模测算 | 第47-49页 |
4.5.1 储备指数 | 第47页 |
4.5.2 储备指数模型的构建 | 第47-48页 |
4.5.3 储备点储备规模 | 第48-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仿真实例 | 第50-54页 |
5.1 实例介绍 | 第50页 |
5.2 具体储备规模测算 | 第50-52页 |
5.3 测算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表Ⅰ 电力应急物资明细表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