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1.2.1 快速增强热带气旋的界定标准 | 第9-10页 |
1.2.2 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统计分析 | 第10页 |
1.2.3 大尺度环境要素与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关系 | 第10-12页 |
1.2.4 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物理过程 | 第12-13页 |
1.2.5 研究中的制约因素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以及文章结构 | 第14-16页 |
参考义献 | 第16-19页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第19-24页 |
2.1 资料 | 第19页 |
2.2 方法介绍 | 第19-22页 |
2.2.1 热带气旋快速增强的定义方法 | 第19-20页 |
2.2.2 热带气旋快速增强样本的筛选 | 第20页 |
2.2.3 垂直风切变的定义 | 第20页 |
2.2.4 动态合成分析个例的筛选与处理 | 第20-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快速增强的时空统计特征 | 第24-36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热带气旋快速增强阈值的确定 | 第24-26页 |
3.3 热带气旋快速增强样本的选取 | 第26-28页 |
3.4 热带气旋快速增强发生频数的空间分布 | 第28-30页 |
3.5 热带气旋快速增强发生频数的时间变化 | 第30-3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热带气旋快速增强发生前后的环境动力因素演变 | 第36-54页 |
4.1 引言 | 第36-37页 |
4.2 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涡度场变化 | 第37-39页 |
4.3 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散度场变化 | 第39-41页 |
4.4 垂直纬向风切变分布随时间变化特征 | 第41-50页 |
4.4.1 200-850hPa垂直纬向风切变 | 第41-44页 |
4.4.2 200-500hPa垂直纬向风切变 | 第44-47页 |
4.4.3 500-850hPa垂直纬向风切变 | 第47-50页 |
4.5 垂直纬向风切变区域平均值随时间变化特征 | 第50-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热带气旋快速增强发生前后的环境热力因素演变 | 第54-64页 |
5.1 引言 | 第54-55页 |
5.2 热带气旋暖心的变化 | 第55-56页 |
5.3 水汽输送 | 第56-61页 |
5.3.1 快速增强发生前后48小时850hPa水汽输送场的演变 | 第56-59页 |
5.3.2 快速增强发生前后48小时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水汽通量值的演变 | 第59-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4-68页 |
6.1 本章总结 | 第64-66页 |
6.2 特色与创新 | 第66页 |
6.3 工作中的不足及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