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7-10页 |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 第10-20页 |
1.0 仪器及试剂 | 第10页 |
1.1 试剂盒组成 | 第10-11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1.2.1 CHD组 | 第11页 |
1.2.2 对照组 | 第11页 |
1.3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 第11页 |
1.4 检测方法 | 第11-19页 |
1.4.1 检测前准备 | 第11-12页 |
1.4.2 洗涤方法 | 第12页 |
1.4.3 操作步骤 | 第12-13页 |
1.4.4 注意事项 | 第13页 |
1.4.5 结果判断 | 第13-19页 |
1.5 统计学处理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结果分析 | 第20-34页 |
2.1 CHD病人血清FA浓度变化 | 第20-22页 |
2.2 CHD病人血清IL-35浓度变化 | 第22-23页 |
2.3 CHD病人血清LDH、HBDH浓度变化 | 第23-25页 |
2.4 CHD病人血清CK、CK-MB、AST、Hcy浓度变化 | 第25-28页 |
2.4.1 CHD病人血清CK和CK-MB浓度变化 | 第25-26页 |
2.4.2 CHD病人血清AST、Hcy浓度变化 | 第26-28页 |
2.5 CHD病人血清FA与IL-35浓度的相关性 | 第28-29页 |
2.6 血清FA、IL-35、心肌酶谱浓度变化对CHD的诊断价值 | 第29-34页 |
2.6.1 血清FA、IL-35、心肌酶谱浓度变化对CHD的诊断价值 | 第29-30页 |
2.6.2 血清FA、IL-35、心肌酶谱浓度变化对AMI的诊断价值 | 第30-31页 |
2.6.3 血清FA、IL-35、心肌酶谱浓度变化对UAP的诊断价值 | 第31-32页 |
2.6.4 血清FA、IL-35、心肌酶谱浓度变化对SAP的诊断价值 | 第32-34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综述 | 第37-87页 |
综述一 | 第37-6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2页 |
综述二 | 第62-87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