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3D Voronoi单元法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复合材料的分析方法第13-15页
    1.3 Voronoi有限单元法的发展第15-17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20页
第二章 不含夹杂3D Voronoi单元第20-36页
    2.1 杂交应力元介绍第20页
    2.2 三维杂交应力元第20-21页
    2.3 不含夹杂3D Voronoi单元基本原理第21-23页
    2.4 三维8节点六面体Voronoi单元有限元公式第23-25页
        2.4.1 坐标变换第23-24页
        2.4.2 界面外法线向量求解第24-25页
        2.4.3 数值积分第25页
    2.5 3DVoronoi单元的平衡应力场第25-27页
    2.6 3DVoronoi单元应函数的缩放第27-28页
    2.7 单元应力形式的选取第28-32页
        2.7.1 不同应形式在三维拉伸实体中的应用第28-29页
        2.7.2 不同应力形式对弯曲悬臂梁计算精度的影响第29-31页
        2.7.3 不规则六面体Voronoi单元性能分析第31页
        2.7.4 不同类型单元得到的应力云图对比第31-32页
    2.8 多项式应力函数项数的选取第32-34页
        2.8.1 应力参数的匹配第32-33页
        2.8.2 单元内的应力分布第33页
        2.8.3 多项式应力函数项数的选取第33-34页
    2.9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三章 含夹杂3D Voronoi单元第36-52页
    3.1 含夹杂3D Voronoi单元基本原理第36-38页
    3.2 3DVoronoi单元的构造第38-41页
        3.2.1 夹杂刚体位移的消除第38-40页
        3.2.2 内部自由度的凝聚第40-41页
    3.3 应力函数的构造第41-44页
        3.3.1 夹杂坐标系与基体坐标系的转换第41-42页
        3.3.2 纯多项式应力函数第42页
        3.3.3 界面互作用应力函数第42-43页
        3.3.4 基体与夹杂的应力场第43-44页
    3.4 G矩阵和H矩阵数值积分第44-45页
        3.4.1 G矩阵的数值积分第44页
        3.4.2 H矩阵的数值积分第44-45页
    3.5 VCFEM模型有效性分析第45-49页
        3.5.1 考虑互作用应力项的VCFEM单元第45-49页
        3.5.2 不考虑互作用应力项的VCFEM单元第49页
    3.6 多项式应力函数项数的选取第49-51页
    3.7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考虑塑性的3D Voronoi单元第52-70页
    4.1 3D Voronoi单元增量形式第52-56页
    4.2 塑性力学基本法则第56-65页
        4.2.1 静水压力试验第56页
        4.2.2 塑性模型的简化第56-58页
        4.2.3 初始屈服条件第58-59页
        4.2.4 流动法则第59-60页
        4.2.5 硬化准则第60-62页
        4.2.6 加载和卸载准则第62-63页
        4.2.7 弹塑性本构关系第63-64页
        4.2.8 单元柔度矩阵的推导第64-65页
    4.3 数值算例第65-68页
        4.3.1 塑性模型有效性验证第65-66页
        4.3.2 考虑塑性的VCFEM模型与ANSYS模型第66-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均匀化方法第70-86页
    5.1 均匀化方法介绍第70页
    5.2 有效模量第70-73页
        5.2.1 代表性体积单元概念第70-71页
        5.2.2 复合材料应力、应变和有效模量的定义第71-72页
        5.2.3 有效模量理论第72-73页
    5.3 成熟的细观力学理论第73-77页
        5.3.1 Eshelby等效夹杂理论第73-74页
        5.3.2 自洽法第74页
        5.3.3 广义自洽法第74-75页
        5.3.4 稀疏法第75页
        5.3.5 微分法第75-76页
        5.3.6 变分原理求解的上下限方法第76页
        5.3.7 Mori-Tanaka方法第76-77页
    5.4 直接均匀化法第77-79页
        5.4.1 直接均匀化方法介绍第77-78页
        5.4.2 子域平均场量计算第78-79页
    5.5 数值算例第79-84页
        5.5.1 均匀化方法有效性验证第79-80页
        5.5.2 不同形状夹杂对复合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第80-81页
        5.5.3 十面体夹杂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宏观性能影响第81-82页
        5.5.4 十八面体夹杂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宏观性能影响第82-84页
    5.6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六章 并行计算第86-94页
    6.1 openMP并行处理第86-89页
        6.1.1 OpenMP介绍第86页
        6.1.2 OpenMP并行指令第86页
        6.1.3 OpenMP变量类型及任务调度方案第86-88页
        6.1.4 程序的并行处理第88-89页
    6.2 数值算例第89-92页
        6.2.1 并行计算有效性验证第89页
        6.2.2 多夹杂算例第89-91页
        6.2.3 积分点数对子域体积精度的影响第91-92页
    6.3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94-96页
致谢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4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渡金属化合物核—壳纳米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BaTiO3和CaCu3Ti4O12/环氧树脂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