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输电线路红外图像的增强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第9-13页
        1.2.1 红外热成像仪的发展历史第9-10页
        1.2.2 红外图像处理技术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 课题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14-15页
第2章 红外图像研究理论知识第15-25页
    2.1 红外成像原理第15-16页
    2.2 红外图像的噪声特性及分析第16-18页
        2.2.1 红外成像系统中的噪声第16-17页
        2.2.2 红外成像的特点分析第17-18页
    2.3 红外图像中的非均匀性分析第18-19页
    2.4 数字图像的数学表示第19-20页
    2.5 红外图像的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第20页
    2.6 红外图像直方图第20-24页
        2.6.1 直方图的概念第20-22页
        2.6.2 直方图的性质第22页
        2.6.3 常见的直方图灰度动态范围第22-23页
        2.6.4 红外图像直方图的特点第23-24页
    2.7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输电线路红外图像的降噪模型改进第25-37页
    3.1 输电线路红外图像简介第25-26页
    3.2 输电线路红外图像降噪模型第26-33页
        3.2.1 P-M扩散模型第27页
        3.2.2 模型降噪方法第27-30页
        3.2.3 传统P-M模型及改进第30-31页
        3.2.4 求解P-M模型方法第31-33页
    3.3 输电线路红外图像降噪仿真结果及评价指标第33-36页
        3.3.1 仿真过程及结果第33-34页
        3.3.2 评价指标第34-36页
    3.4 本章总结第36-37页
第4章 一种自适应输电线路红外图像增强算法研究第37-49页
    4.1 灰度变换第38-39页
    4.2 线性变换第39页
    4.3 分段线性变换第39-41页
    4.4 非线性灰度变换第41-42页
    4.5 双阈值自适应增强算法第42-45页
        4.5.1 阈值下限的确定第43-44页
        4.5.2 阈值上限的确定第44-45页
    4.6 直方图灰度等间距均衡处理第45页
    4.7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5-48页
    4.8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49-51页
    5.1 本文总结第49页
    5.2 未来的工作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稀疏表示的人耳识别
下一篇:锡林郭勒电业局自助缴费系统分析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