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7页 |
摘要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1.1 烟草育种的发展方向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9-12页 |
1.2.1 种子诱变技术现状 | 第9页 |
1.2.2 物理诱变技术 | 第9-10页 |
1.2.3 化学诱变技术 | 第10页 |
1.2.4 航空搭载诱变技术 | 第10-11页 |
1.2.5 电子束诱变 | 第11-12页 |
1.2.5.1 电子束辐照技术 | 第11页 |
1.2.5.2 电子束辐照技术的应用 | 第11-12页 |
1.2.5.3 电子束辐照技术的发展前景 | 第12页 |
1.3 诱变技术在国内外农产品中取得的成就 | 第12-13页 |
1.4 豫西烟区目前烟草种植现状 | 第13-14页 |
1.5 试验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2.2 烤后样品质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2.2.1 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测定 | 第16页 |
2.2.2 烟叶化学成分测量 | 第16页 |
2.2.3 物理性状测定 | 第16-17页 |
2.2.4 烟叶色素测定 | 第17页 |
2.3 电子束辐照方法 | 第17页 |
2.4 出苗率检测方法 | 第17页 |
2.5 种子发芽率试验方法 | 第17页 |
2.6 MS培养基配制 | 第17-18页 |
2.6.1 试验所用试剂 | 第17-18页 |
2.6.2 培养基配制和灭菌 | 第18页 |
2.7 种子消毒方法 | 第18-19页 |
3 试验结果 | 第19-34页 |
3.1 A、B与C品系烤后烟品质分析 | 第19-26页 |
3.1.1 物理性状分析 | 第19-21页 |
3.1.2 化学成分研究 | 第21-24页 |
3.1.3 香气成分研究 | 第24-26页 |
3.2 电子束辐照对A、B及C品系出芽率的影响 | 第26-28页 |
3.2.1 500GY辐照剂量对嵩县A、B与C品系发芽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3.2.2 500GY辐照剂量对嵩县A、B与C品系基质出苗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3.3 盐浓度对A500、B500及C500品系发芽率的影响 | 第28-31页 |
3.3.1 盐培养基对试验烟草品系萌发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2 盐培养基对A500品系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29-31页 |
3.4 电子束辐照对A、B及C品系大田种植的影响 | 第31-34页 |
3.4.1 500GY辐照剂量对嵩县A、B与C品系温室出苗率的影响 | 第31页 |
3.4.2 辐照后品系 A500、B500 与 C500 团颗期生长情况 | 第31-32页 |
3.4.3 辐照后品系 A500、B500 与 C500 旺长期生长情况及 M1 代单株的选定 | 第32-34页 |
4 讨论和结论 | 第34-36页 |
4.1 A 品系烤后烟质量较好 | 第34页 |
4.2 A品系具有较强的抗辐照能力 | 第34页 |
4.3 辐照后A500品系的抗盐生长特性 | 第34-35页 |
4.4 辐照后品系的单株选育 | 第35页 |
4.5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英文摘要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