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13-33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竹笋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2.1 竹笋简要概述 | 第14页 |
1.2.2 竹笋综合利用现状 | 第14-15页 |
1.2.3 竹笋加工过程主要问题 | 第15-16页 |
1.3 农林纤维素结构 | 第16-17页 |
1.4 纤维素溶剂 | 第17-20页 |
1.4.1 非衍生化溶剂 | 第18-19页 |
1.4.2 非衍生化水溶剂体系 | 第19-20页 |
1.4.3 离子液体体系 | 第20页 |
1.5 水凝胶简介 | 第20-26页 |
1.5.1 水凝胶的分类 | 第21-23页 |
1.5.2 水凝胶表征方法 | 第23页 |
1.5.3 水凝胶的应用 | 第23-26页 |
1.6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6.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26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3页 |
第二章 竹笋羧甲基纤维/κ-卡拉胶水凝胶的制备、表征及其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 | 第33-54页 |
2.1 前言 | 第3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3-39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33-35页 |
2.2.2 竹笋纤维素的提取与羧甲基化改性 | 第35页 |
2.2.3 竹笋下脚料纤维素的改性及取代度(DS)的测定 | 第35-36页 |
2.2.4 竹笋羧甲基纤维素/κ-卡拉胶水凝胶的制备 | 第36页 |
2.2.5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36-37页 |
2.2.6 热重分析(TG) | 第37页 |
2.2.7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 第37页 |
2.2.8 水凝胶的溶胀性能分析 | 第37页 |
2.2.9 亚甲基蓝标准曲线 | 第37-38页 |
2.2.10水凝胶对亚甲基蓝吸附实验 | 第38-39页 |
2.2.11数据统计分析 | 第3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9-50页 |
2.3.1 竹笋纤维素的改性及水凝胶的制备 | 第39-41页 |
2.3.2 竹笋复合水凝胶的FT-IR变化 | 第41-42页 |
2.3.3 热重变化的比较 | 第42-43页 |
2.3.4 复合水凝胶的差热扫描(DSC)分析 | 第43-44页 |
2.3.5 竹笋纤维及其水凝胶形貌分析 | 第44-45页 |
2.3.6 水凝胶的溶胀性能的变化 | 第45-46页 |
2.3.7 改性竹笋水凝胶溶胀动力学 | 第46-49页 |
2.3.8 竹笋复合水凝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 | 第49-5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第三章 多重环境响应性的改性竹笋纤维素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 第54-80页 |
3.1 前言 | 第54-5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5-61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55-56页 |
3.2.2 竹笋纤维素的提取与羧甲基化改性 | 第56页 |
3.2.3 竹笋羧甲基纤维素/β-环糊精水凝胶的制备 | 第56-57页 |
3.2.4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57页 |
3.2.5 热重分析(TG) | 第57页 |
3.2.6 差示扫描量热(DSC) | 第57页 |
3.2.7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57页 |
3.2.8 X光衍射分析(XRD) | 第57页 |
3.2.9 水凝胶的溶胀性能测试 | 第57-58页 |
3.2.10水凝胶的环境响应性能测定 | 第58页 |
3.2.11复合水凝胶中β-环糊精含量的测定 | 第58-59页 |
3.2.12水杨酸钠标准曲线 | 第59-60页 |
3.2.13水杨酸钠的缓释分析 | 第60-6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1-76页 |
3.3.1 竹笋羧甲基纤维素/β-环糊精复合水凝胶形成的机理 | 第61-62页 |
3.3.2 复合水凝胶中β-环糊精的含量 | 第62-63页 |
3.3.3 复合水凝胶的FT-IR比较 | 第63-64页 |
3.3.4 复合水凝胶的TG分析比较 | 第64-65页 |
3.3.5 复合水凝胶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 第65-66页 |
3.3.6 复合水凝胶形貌比较(SEM) | 第66-67页 |
3.3.7 复合水凝胶X衍射变化 | 第67-68页 |
3.3.8 复合水凝胶的溶胀性能及其溶胀动力学及对温度的敏感性 | 第68-71页 |
3.3.9 复合水凝胶盐溶液中的去溶胀动力学及对环境的敏感性 | 第71-72页 |
3.3.10复合水凝胶的p H可逆性及对环境的敏感性 | 第72-73页 |
3.3.11复合水凝胶离子强度可逆性及对环境的敏感性 | 第73-74页 |
3.3.12复合水凝胶的有机溶剂响应行为及对环境的敏感性 | 第74-75页 |
3.3.13复合水凝胶对水杨酸钠的载药性能及其缓释动力学 | 第75-7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第四章 离子液体中竹笋季铵盐纤维与天然多糖共混制备水凝胶膜及表征 | 第80-100页 |
4.1 前言 | 第80-8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1-85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81页 |
4.2.2 仪器与设备 | 第81-82页 |
4.2.3 竹笋纤维素的提取 | 第82页 |
4.2.4 竹笋纤维素的季铵化改性 | 第82页 |
4.2.5 季铵化竹笋纤维取代度(DS)测定 | 第82-83页 |
4.2.6 离子液体中改性竹笋纤维共混水凝胶膜的制备 | 第83页 |
4.2.7 FT-IR与FT-ATR分析 | 第83-84页 |
4.2.8 ~(13)C-NMR测定方法 | 第84页 |
4.2.9 热重分析(TG) | 第84页 |
4.2.10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 第84页 |
4.2.11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84页 |
4.2.12水凝胶膜溶胀性能分析 | 第84-8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5-97页 |
4.3.1 竹笋季铵盐纤维素的合成 | 第85-87页 |
4.3.2 竹笋季铵盐纤维素及水凝胶膜红外分析 | 第87-89页 |
4.3.3 竹笋季铵盐纤维13C-NMR分析 | 第89-90页 |
4.3.4 离子液体共混水凝胶膜差热分析(DSC) | 第90-91页 |
4.3.5 竹笋季铵盐纤维素及水凝胶的热重分析(TG) | 第91-93页 |
4.3.6 竹笋季铵盐纤维素的XRD分析 | 第93页 |
4.3.7 改性竹笋纤维及水凝胶膜的SEM分析 | 第93-96页 |
4.3.8 竹笋水凝胶膜溶胀动力学 | 第96-9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2页 |
一、结论 | 第100-101页 |
二、本课题创新点 | 第101页 |
三、展望 | 第101-10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附件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