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1. 导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1.1 选题的背景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分析 | 第7页 |
1.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8-9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9-10页 |
1.3 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框架结构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4.1 实地调研法 | 第11页 |
1.4.2 文献分析法 | 第11-12页 |
1.4.3 统计分析法 | 第12-13页 |
2. 资源型城市农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2.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其内涵 | 第13页 |
2.1.1 产业结构的内涵 | 第13页 |
2.1.2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 第13页 |
2.2 资源型经济与地区 | 第13-14页 |
2.2.1 资源型经济 | 第14页 |
2.2.2 资源型地区 | 第14页 |
2.3 经济增长理论与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 | 第14-17页 |
2.3.1 经济增长理论 | 第15页 |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5页 |
2.3.3 循环经济理论 | 第15-17页 |
3. 洪洞县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分析 | 第17-24页 |
3.1 洪洞县基本概况 | 第17页 |
3.2 洪洞县经济转型发展的基础支撑条件 | 第17-19页 |
3.2.1 自然条件与产业布局 | 第17页 |
3.2.2 自然资源与产业发展 | 第17-19页 |
3.3 洪洞县经济转型发展的经济支撑条件 | 第19-24页 |
3.3.1 经济发展总量分析 | 第20-21页 |
3.3.2 财政收入水平分析 | 第21-22页 |
3.3.3 产业发展分析 | 第22-23页 |
3.3.4 城镇化水平分析 | 第23-24页 |
4. 洪洞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分析 | 第24-30页 |
4.1 洪洞县农业发展的优势与潜力分析 | 第24-26页 |
4.1.1 洪洞县农业发展的特征 | 第24页 |
4.1.2 洪洞县农业发展的优势与潜力 | 第24-26页 |
4.2 制约洪洞县农业转型升级的因素 | 第26-30页 |
4.2.1 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优化严重滞后 | 第26-27页 |
4.2.2 传统思想体制观念落后 | 第27-28页 |
4.2.3 资源配置不合理,优势难以形成 | 第28页 |
4.2.4 机制体制不健全 | 第28-30页 |
5. 洪洞县现代农业实现的路径 | 第30-35页 |
5.1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农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经验 | 第30-31页 |
5.1.1 国外资源型城市农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模式 | 第30页 |
5.1.2 国内资源型城市农业转型升级模式的探索 | 第30-31页 |
5.1.3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农业转型经验借鉴与启示 | 第31页 |
5.2 洪洞县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 | 第31-35页 |
5.2.1 科技推动,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 第31-32页 |
5.2.2 加快土地流转,以规模化实现农业区域化发展 | 第32-33页 |
5.2.3 以工促农,建立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 第33-35页 |
6. 洪洞县农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 第35-39页 |
6.1 深化机制改革,为全面转型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 第35-36页 |
6.1.1 财税体制改革方面 | 第35页 |
6.1.2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方面 | 第35页 |
6.1.3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 | 第35-36页 |
6.2 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可持续发展 | 第36-37页 |
6.2.1 促进产业协调健康发展 | 第36页 |
6.2.2 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 第36-37页 |
6.2.3 积极发展现代化能源原材料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 | 第37页 |
6.3 政府推动,实现产业发展 | 第37-38页 |
6.4 加快城镇化发展,以城镇化推动农业现代化 | 第38-39页 |
7. 全文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Abstract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