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理学家《大学》“诚意”观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4页 |
1.1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1.1 “诚意”观的专题研究 | 第9-10页 |
1.1.2 元代理学家的专题研究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鲁斋学派“诚意”观 | 第14-20页 |
2.1 “不昧自己,不谩别人” | 第15-17页 |
2.2 “若能心正,也能诚意” | 第17-20页 |
第3章 静修学派“诚意”观 | 第20-30页 |
3.1 “致知者,诚意之本也” | 第21-22页 |
3.2 “诚意章,皆在两个‘自’字上用功” | 第22-30页 |
3.2.1 “毋自欺,乃解诚意之义” | 第23-27页 |
3.2.2 “慎独者,诚意之助也” | 第27-30页 |
第4章 北山学派“诚意”观 | 第30-39页 |
4.1 “致知、诚意,如车两轮” | 第31-35页 |
4.1.1 “知有不致,而何以能诚其意” | 第31-32页 |
4.1.2 “诚意则是果然行之” | 第32-33页 |
4.1.3 “心君而意臣” | 第33-35页 |
4.2 “谨独,所以为诚意之要” | 第35-39页 |
4.2.1 “自欺”“自慊”与“慎独” | 第36-37页 |
4.2.2 “‘谨独’两言之,学者可不慎哉” | 第37-39页 |
第5章 新安学者“诚意”观 | 第39-57页 |
5.1 程复心的“诚意”观 | 第39-43页 |
5.1.1 《大学》纲领 | 第40-41页 |
5.1.2 “诚意”之义 | 第41-43页 |
5.2 胡炳文的“诚意”观 | 第43-50页 |
5.2.1 “明德即是吾之本心” | 第44-46页 |
5.2.2 诚意,“亦兼正心修身而言矣” | 第46-50页 |
5.3 陈栎的“诚意”观 | 第50-57页 |
5.3.1 格物致知,以“知性之所有” | 第51-53页 |
5.3.2 诚意,以“全其性之所有” | 第53-57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7-61页 |
6.1 维护朱子之学以求真 | 第57-58页 |
6.2 以行为重的务实之风 | 第58-59页 |
6.3 多样化的思想路径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