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8页 |
1.1 3D培养进展概述 | 第16-20页 |
1.2 3D培养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第20-25页 |
1.2.1 3D培养模型能更好的模拟真实的肿瘤微环境 | 第20-22页 |
1.2.2 3D培养体系中肿瘤细胞转移采用了更复杂的模式 | 第22页 |
1.2.3 3D培养改变肿瘤细胞基因表达谱,使其适应外环境的改变 | 第22-23页 |
1.2.4 3D培养更真实的模拟肿瘤组织内的细胞相互作用 | 第23-25页 |
1.3 表观基因组学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 第25-34页 |
1.3.1 DNA甲基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重要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 | 第26页 |
1.3.2 组蛋白修饰的调控机制 | 第26页 |
1.3.3 细胞与微环境紧密联系是表观遗传学调控的基础 | 第26-27页 |
1.3.4 癌症不仅仅是基因异常疾病,也是一种表观遗传学异常性疾病 | 第27-34页 |
1.4 3D培养是筛选肿瘤细胞药物敏感性的良好工具 | 第34-35页 |
1.5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35-37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37-38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38-5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8-40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38-39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39-40页 |
2.1.3 细胞系及实验动物 | 第4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0-56页 |
2.2.1 2D细胞培养 | 第40-41页 |
2.2.2 3D on-top细胞培养及提取 | 第41页 |
2.2.3 免疫荧光实验(Immunofluorescence) | 第41-42页 |
2.2.4 构建SCID小鼠乳腺及大肠癌原位癌模型 | 第42页 |
2.2.5 小鼠活体荧光成像 | 第42-43页 |
2.2.6 DNA提取(Biomiga公司EZgeneTM Tissue gDNA Miniprep Kit GD2211) | 第43页 |
2.2.7 RNA提取 | 第43-44页 |
2.2.8 逆转录获取cDNA | 第44-45页 |
2.2.9 甲基化特异性FQ-PCR(定量MSP)检测肿瘤特异性甲基化 | 第45-47页 |
2.2.10 RT-PCR检测受甲基化调控的基因的表达及干细胞相关基因表达水平 | 第47-49页 |
2.2.11 Western Blot | 第49页 |
2.2.12 流式细胞术分析2D、3D培养模型中干细胞的比例 | 第49-50页 |
2.2.13 Illuminum Infinium Human Methylation 450K Bead Chip检测全基因组甲基化 | 第50-54页 |
2.2.14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4-56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56-78页 |
3.1 在3D on-top培养下,肿瘤细胞细胞球呈现独特外形 | 第56-60页 |
3.2 3D培养模型中细胞增殖指数降低 | 第60-61页 |
3.3 成功构建原位乳腺癌模型及原位大肠癌模型 | 第61-64页 |
3.4 3D培养细胞及原位癌中,关键致癌基因的甲基化没有变化 | 第64-66页 |
3.5 3D培养可以影响与干细胞分化相关基因SOX2的转录水平 | 第66-67页 |
3.6 短时间的3D培养并不能增加肿瘤干细胞的比例 | 第67-68页 |
3.7 2D培养细胞、3D培养细胞、原位癌中基因组甲基化谱有很大的差异 | 第68-72页 |
3.8 3D培养细胞与原位癌细胞甲基化变异谱更为类似 | 第72-74页 |
3.9 乳腺癌和结肠癌细胞进行3D培养后,改变的甲基化谱不同 | 第74页 |
3.10 乳腺癌和结肠癌细胞进行原位癌培养后,改变的甲基化谱有很多相同之处 | 第74-75页 |
3.11 3D培养细胞及原位癌中有多个耐药基因转录水平明显提高 | 第75-76页 |
3.12 DLD-13D培养模型中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2D模型 | 第76-78页 |
第4章 讨论 | 第78-8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