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7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1.2.1 私有协议识别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2.1.1 基于关键词特征的协议识别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1.2 基于统计特征的协议识别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2 私有协议格式规范提取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1.2.2.1 基于多序列比对算法的字段格式提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2.2.2 基于关键词的字段格式提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2.2.3 基于概率模型的字段格式提取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2.3 私有协议行为规范提取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1.2.3.1 基于聚类的协议状态机推断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2.3.2 基于状态相关字段的协议状态机推断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基于改进主成分分析和密度峰值的二进制私有协议报文聚类算法 | 第27-40页 |
2.1 问题描述 | 第27-28页 |
2.2 IGPCA-DIWDPC算法 | 第28-33页 |
2.2.1 报文预处理 | 第28页 |
2.2.2 基于信息增量的PCA降维算法 | 第28-30页 |
2.2.3 基于距离指数加权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 | 第30-33页 |
2.2.3.1 密度、距离计算及参数确定 | 第30-31页 |
2.2.3.2 基于距离指数加权的聚类中心选取 | 第31-32页 |
2.2.3.3 协议报文聚类 | 第32-33页 |
2.3 实验分析 | 第33-39页 |
2.3.1 实验数据及参数设置 | 第33-34页 |
2.3.2 算法参数及性能分析 | 第34-37页 |
2.3.2.1 IGPCA算法参数分析 | 第34-35页 |
2.3.2.2 DIWDPC算法参数分析 | 第35-37页 |
2.3.2.3 IGPCA-DIWDPC算法整体性能分析 | 第37页 |
2.3.3 与经典算法的性能对比 | 第37-38页 |
2.3.4 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38-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基于最佳路径搜索的二进制私有协议格式关键词边界确定算法 | 第40-50页 |
3.1 问题描述 | 第40-42页 |
3.1.1 格式关键词 | 第40-41页 |
3.1.2 问题模型 | 第41-42页 |
3.2 OBPFK算法 | 第42-46页 |
3.2.1 基于迭代n-gram-positon的格式关键词边界提取算法 | 第42-43页 |
3.2.2 基于最佳路径搜索的格式关键词边界选择算法 | 第43-46页 |
3.2.2.1 分支度量与约束条件 | 第43-45页 |
3.2.2.2 最佳路径搜索算法 | 第45-46页 |
3.3 实验分析 | 第46-49页 |
3.3.1 实验数据及参数设置 | 第46-47页 |
3.3.2 算法参数及性能分析 | 第47-48页 |
3.3.2.1 算法参数分析 | 第47页 |
3.3.2.2 算法鲁棒性分析 | 第47-48页 |
3.3.2.3 算法整体性能分析 | 第48页 |
3.3.3 与经典算法的性能对比 | 第48-49页 |
3.3.4 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基于状态相关字段的二进制私有协议状态机推断算法 | 第50-62页 |
4.1 问题描述 | 第50-51页 |
4.2 BSMISRF算法 | 第51-57页 |
4.2.1 基于最长公共子序列距离的状态相关字段识别算法 | 第51-53页 |
4.2.2 基于邻接表的初始状态机构建 | 第53-54页 |
4.2.3 协议状态机化简 | 第54-57页 |
4.2.3.1 基于概率统计的异常会话去除 | 第54-55页 |
4.2.3.2 基于出度、入度的相似状态合并 | 第55-57页 |
4.3 实验分析 | 第57-61页 |
4.3.1 实验数据及参数设置 | 第57-58页 |
4.3.2 协议状态机推断结果 | 第58-59页 |
4.3.3 VDV算法与LCSD算法性能对比 | 第59-60页 |
4.3.4 化简前后的协议状态机规模比较 | 第60-61页 |
4.3.5 协议状态机评估 | 第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私有协议数据智能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62-82页 |
5.1 需求分析与开发环境 | 第62-63页 |
5.1.1 需求分析 | 第62页 |
5.1.2 开发环境 | 第62-63页 |
5.2 系统设计 | 第63-68页 |
5.2.1 总体设计 | 第63页 |
5.2.2 模块设计 | 第63-68页 |
5.2.2.1 协议关键词特征提取模块 | 第64-66页 |
5.2.2.2 协议报文聚类模块 | 第66-67页 |
5.2.2.3 协议字段格式提取模块 | 第67-68页 |
5.2.2.4 协议状态机推断模块 | 第68页 |
5.3 系统功能测试 | 第68-76页 |
5.3.1 登录界面 | 第68-69页 |
5.3.2 数据输入界面 | 第69-70页 |
5.3.3 自动分析界面 | 第70-73页 |
5.3.4 统计输出界面 | 第73-75页 |
5.3.5 性能评估界面 | 第75-76页 |
5.4 系统性能测试 | 第76-81页 |
5.4.1 协议关键词特征提取模块性能测试 | 第77-79页 |
5.4.1.1 测试条件、数据和指标定义 | 第77页 |
5.4.1.2 测试结果 | 第77-79页 |
5.4.2 协议报文聚类模块性能测试 | 第79-80页 |
5.4.2.1 测试条件、数据和指标定义 | 第79页 |
5.4.2.2 测试结果 | 第79-80页 |
5.4.3 协议字段格式提取模块性能测试 | 第80页 |
5.4.3.1 测试条件、数据和指标定义 | 第80页 |
5.4.3.2 测试结果 | 第80页 |
5.4.4 协议状态机推断模块性能测试 | 第80-81页 |
5.4.4.1 测试条件、数据和指标定义 | 第80页 |
5.4.4.2 测试结果 | 第80-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82-84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82页 |
6.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作者简历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