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学术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 | 第12-13页 |
·汇率理论的研究 | 第13-14页 |
·相对劳动生产率变动对汇率影响的研究 | 第14-15页 |
·研究结构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逻辑推理分析方法 | 第15页 |
·实证研究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6-17页 |
·创新之处 | 第16页 |
·不足 | 第16-17页 |
2.相对劳动生产率变动对人民币真实汇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17-25页 |
·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 | 第17-18页 |
·哈罗德—巴拉萨效应 | 第18-21页 |
·哈罗德—巴拉萨效应理论 | 第18-21页 |
·哈罗德—巴拉萨效应与萨缪尔森(1964)的差异 | 第21页 |
·萨缪尔森的劳动生产率决定汇率假想 | 第21-23页 |
·国际贸易理论框架下的人民币真实汇率 | 第23-25页 |
3.相对劳动生产率变动对真实汇率影响——基于OECD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 第25-31页 |
·样本与数据 | 第25-26页 |
·基础指标的选择 | 第26-28页 |
·劳动生产率度量指标 | 第26-27页 |
·工资水平指标的选取 | 第27-28页 |
·真实汇率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 | 第28页 |
·面板数据模型的选定与回归 | 第28-31页 |
·Hausman检验 | 第28-29页 |
·模型回归 | 第29-31页 |
4.中美两国相对劳动生产率变动对人民币真实汇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1-41页 |
·时间的选取(1994-2007) | 第31-32页 |
·数据指标的选取 | 第32-36页 |
·劳动生产率指标选取 | 第33-34页 |
·其他指标选取 | 第34-36页 |
·模型检验 | 第36-41页 |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 第36-37页 |
·协整检验 | 第37-38页 |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38-40页 |
·回归分析 | 第40-41页 |
5.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1-46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41-42页 |
·政策建议 | 第42-46页 |
·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 | 第42-43页 |
·优化整体经济结构,构建有利市场制度环境 | 第43-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