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1-12页 |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 第11页 |
·国内有关研究的综述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创新与不足 | 第12-14页 |
2.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阶段实证分析 | 第14-19页 |
·基于邓宁投资发展阶段理论设计的IPI指标分析 | 第14-16页 |
·计量模型分析 | 第16-17页 |
·实证分析结论 | 第17-19页 |
3. 我国"走出去"企业现状、机遇及税收扶持 | 第19-23页 |
·我国"走出去"企业基本概况 | 第19-21页 |
·投资区域呈多元化趋势 | 第19-20页 |
·投资行业广泛 | 第20页 |
·"走出去"模式多样化 | 第20-21页 |
·我国"走出去"企业发展机遇 | 第21-22页 |
·过渡阶段现状急需政府扶持 | 第21页 |
·西方金融危机带来巨大机遇 | 第21-22页 |
·税收扶持在促进我国"走出去"企业发展中的定位与作用 | 第22-23页 |
4. 当前支持"走出去"企业税收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23-32页 |
·税收政策 | 第23-26页 |
·税收抵免不尽合理 | 第23-24页 |
·预约定价缺乏经验,存在不足 | 第24页 |
·税收优惠政策较少且缺乏导向性 | 第24-25页 |
·境外所得的确认有待明确 | 第25-26页 |
·税收协定面临新形势 | 第26页 |
·税收服务 | 第26-29页 |
·税务机关提供信息服务意识淡薄、信息服务渠道有限 | 第26-27页 |
·信息服务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企业个性化要求 | 第27页 |
·税务登记宣传不足,程序服务有待加强 | 第27-28页 |
·完税凭证存在国际差异,尚未出台完善的管理办法 | 第28页 |
·纳税申报方面有待完善 | 第28-29页 |
·税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涉税部门协调不力 | 第29页 |
·税收维权 | 第29-32页 |
·相协商程序存在不足,运用不够 | 第29-30页 |
·税收专业援助水平较低,援助效果难以保证 | 第30页 |
·国际税收合作仍需加强,情报交换是关键 | 第30-32页 |
5. 建立和完善"走出去"企业税收扶持体系的具体设想 | 第32-44页 |
·税收政策的完善 | 第33-36页 |
·制订统筹当前和长远的税收抵免政策 | 第33页 |
·改进预约定价细节,提高审核磋商效率 | 第33-34页 |
·制定体现国家导向的税收优惠政策 | 第34-35页 |
·简化境外所得认定 | 第35页 |
·"好"字优先,签订、完善国际税收协定 | 第35-36页 |
·税收服务的完善 | 第36-40页 |
·建设复合型信息服务渠道,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 第36-37页 |
·建立案例库,编写税收分类指南 | 第37页 |
·优化税务登记程序服务 | 第37-38页 |
·完善涉税凭证文件的出具和认可 | 第38页 |
·制定更加灵活的纳税申报制度 | 第38-39页 |
·培养税收干部,协调涉税部门 | 第39-40页 |
·税收维权与国际间协调的完善 | 第40-42页 |
·积极启动相互协商,维护企业税收权益 | 第40页 |
·规范境外税收专业援助,提供优质服务 | 第40-41页 |
·增进国际税收合作,加强情报交换 | 第41-42页 |
·其他相关配套措施的建立 | 第42-44页 |
·制定专门立法 | 第42页 |
·调整外交政策 | 第42页 |
·引导税务中介机构 | 第42-43页 |
·加强各地区之间"走出去"企业的交流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