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统的跨形态重构--刘震云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性与可行性 | 第10-12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四、可行性分析 | 第12页 |
第四节 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一、本文分析理论 | 第12页 |
二、小说与电影的美学形态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刘震云小说创作及其影视改编综述 | 第14-20页 |
第一节 刘震云小说的创作历程梳理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刘震云小说的影视改编综述 | 第15页 |
第三节 刘震云小说的影视倾向性分析 | 第15-20页 |
一、故事讲述的平民视角 | 第15-16页 |
二、语言文字的细致性描绘 | 第16-17页 |
三、情节呈现的对话式处理 | 第17-18页 |
四、小说结构的蒙太奇表征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情节重组 | 第20-26页 |
第一节 删减情节:文本主题的简单化表达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增加情节:叙事体系的闭合性构建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改造情节:情节线索的合理性表达 | 第23-26页 |
第三章 角色重塑 | 第26-34页 |
第一节 增加角色:新增情节的必要依附 | 第26-28页 |
第二节 删减角色:简化主题的必要裁汰 | 第28-30页 |
第三节 改造角色:形象再造 | 第30-34页 |
一、突出形象 | 第30-31页 |
二、美化外貌 | 第31-32页 |
三、地位观照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时空重构 | 第34-39页 |
第一节 压缩时间:角色形象的美学再造 | 第34-35页 |
第二节 转移空间:叙事环境的美学呈现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压缩空间:角色地位的空间认知 | 第36-37页 |
第四节 时空重构:多重叙事的共时性呈现 | 第37-39页 |
第五章 视听再建 | 第39-44页 |
第一节 影像再建:抽象内容的具象化表现 | 第39-41页 |
第二节 声音再建:趣味性表达与情境化渲染 | 第41-44页 |
一、方言:角色身份地域化的趣味性表达 | 第41-42页 |
二、音乐:受众心理情绪化的感官性刺激 | 第42-44页 |
第六章 美学再造 | 第44-48页 |
第一节 小说与电影的美学互通性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小说与电影的美学差异性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受众接受的美学形态再造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