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的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个人信息与个人信息权 | 第14-20页 |
·个人信息兴起的主要社会背景 | 第14-15页 |
·个人信息的内涵 | 第15-17页 |
·个人信息、个人隐私、个人资料(个人数据)三种概念的区别 | 第15-16页 |
·个人信息的定义 | 第16-17页 |
·个人信息的法律特征 | 第17页 |
·个人信息权的内容体系 | 第17-20页 |
·信息决定权 | 第17-18页 |
·信息知悉权 | 第18页 |
·信息更正权、信息删除权、信息停止使用权 | 第18-19页 |
·请求救济权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和必要性分析 | 第20-27页 |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和缺陷 | 第20-23页 |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 | 第20-21页 |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不足的成因 | 第22-23页 |
·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3-27页 |
·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可行性 | 第24-27页 |
第四章 域外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特征与借鉴 | 第27-33页 |
·美国隐私权法的特征 | 第27-28页 |
·德国个人资料保护法的特征 | 第28-29页 |
·日本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特征 | 第29-31页 |
·域外个人信息保护法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立法的借鉴 | 第31-33页 |
第五章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完善 | 第33-44页 |
·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33-34页 |
·基本原则 | 第34-39页 |
·信息平等保护原则 | 第34-36页 |
·利益平衡原则 | 第36-38页 |
·信息安全原则 | 第38-39页 |
·具体程序制度的完善 | 第39-40页 |
·个人信息收集程序 | 第39页 |
·保存、处理和利用信息的程序 | 第39-40页 |
·相关制度的完善 | 第40-44页 |
·行政信息公开制度和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衔接 | 第40-42页 |
·侵害个人信息的救济制度 | 第42页 |
·监督管理制度 | 第42-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