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缩略语表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0-17页 |
1.1 动物模型的生理特点 | 第10-11页 |
1.2 应用化学药物的构建流产模型 | 第11-12页 |
1.3 应用中医理论的构建流产模型 | 第12页 |
1.4 联合用药的流产模型 | 第12页 |
1.5 复方中药保胎机理研究 | 第12-14页 |
1.5.1 传统中医理论对流产发生原因的认识 | 第12-13页 |
1.5.2 现代医学对流产发生机制的部分研究 | 第13-14页 |
1.6 单味保胎中药的药理作用 | 第14-15页 |
1.7 中药保胎的临床应用 | 第15-16页 |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2 先兆流产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第17-21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17页 |
2.1.2 药品与试剂 | 第17页 |
2.2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 第1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7-18页 |
2.3.1 模型建立 | 第17-18页 |
2.3.2 模型评价 | 第18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18-20页 |
2.4.1 妊娠观察记录 | 第18页 |
2.4.2 阴道潜血阳性率检测 | 第18-19页 |
2.4.3 大鼠体重变化率 | 第19页 |
2.4.4 模型重复性的检测 | 第19-20页 |
2.5 讨论 | 第20页 |
2.6 小结 | 第20-21页 |
3 复方中药对先兆流产模型大鼠的保胎作用 | 第21-26页 |
3.1 材料 | 第21-22页 |
3.1.1 实验动物 | 第21页 |
3.1.2 药品与试剂 | 第21页 |
3.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3.2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 第22页 |
3.3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22-25页 |
3.3.1 实验方法 | 第22页 |
3.3.2 复方中药的保胎效果评价 | 第22-25页 |
3.4 讨论 | 第25页 |
3.5 小结 | 第25-26页 |
4 复方中药对先兆流产模型大鼠血清中部分激素的影响 | 第26-32页 |
4.1 材料 | 第26页 |
4.1.1 实验样品 | 第26页 |
4.1.2 药品与试剂 | 第26页 |
4.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6页 |
4.2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 第26页 |
4.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6-27页 |
4.3.1 PGE2、PGF2α、PAPP-A,ELISA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26-27页 |
4.3.2 ELISA检测大鼠血清PGE2、PGF2α、PAPP-A的含量 | 第27页 |
4.4 结果 | 第27-30页 |
4.4.1 大鼠血清中PGE2的含量检测 | 第27-28页 |
4.4.2 大鼠血清中PGF2α的含量检测 | 第28-29页 |
4.4.3 大鼠血清中PAPP-A的含量检测 | 第29-30页 |
4.5 讨论 | 第30页 |
4.6 小结 | 第30-32页 |
5 复方中药对先兆流产模型大鼠子宫组织的影响 | 第32-36页 |
5.1 材料 | 第32页 |
5.1.1 实验样品 | 第32页 |
5.1.2 药品与试剂 | 第32页 |
5.2 方法 | 第32-33页 |
5.3 结果 | 第33-34页 |
5.4 讨论 | 第34-35页 |
5.5 小结 | 第35-36页 |
6 结论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作者简介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