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我国基金会公益创投运作机制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5页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5-16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页
        1.3.2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6-17页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7-25页
    2.1 相关概念第17-21页
        2.1.1 公益创投第17-19页
        2.1.2 基金会公益创投第19-21页
    2.2 理论基础第21-25页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21-22页
        2.2.2 社会协同治理理论第22-23页
        2.2.3 有效利他主义理论第23-24页
        2.2.4 社会影响力投资理论第24-25页
第3章 基金会公益创投的兴起与发展第25-33页
    3.1 基金会公益创投的兴起第25-26页
    3.2 现阶段基金会公益创投情况第26-30页
    3.3 存在的问题第30-33页
        3.3.1 基金会信息化程度低第30-31页
        3.3.2 公益创投、政府购买和招投标混淆使用第31页
        3.3.3 公益创投周期短,绩效评估不足第31-32页
        3.3.4 淘汰机制尚未建立第32页
        3.3.5 对公益创投活动的未来规划不足第32-33页
第4章 基金会公益创投活动的运行过程第33-41页
    4.1 实施要件第33-35页
        4.1.1 公益创投资助者——基金会和资源相关方第33-34页
        4.1.2 符合公益创投使命的资助对象——公益组织、项目和人才第34页
        4.1.3 明确的社会目标——短期与长期第34-35页
        4.1.4 其他相关要素第35页
    4.2 三大运作模块第35-39页
        4.2.1 公益创投的基石——选择创投对象第35-37页
        4.2.2 公益创投的核心——支持与陪伴式成长第37-38页
        4.2.3 公益创投的完成——绩效评估与退出第38-39页
    4.3 运行特点第39-41页
        4.3.1 严格的尽职调查过程第39页
        4.3.2 资金支持为基本,非资金支持为重心第39页
        4.3.3 借助第三方机构完成评估模型构建第39-40页
        4.3.4 公益创投目标一致第40-41页
第5章 基金会公益创投实践案例分析第41-53页
    5.1 公益组织创投——爱佑慈善基金会:爱佑益+第41-46页
        5.1.1 组织介绍第41-42页
        5.1.2 “爱佑益+”创投运作第42-46页
        5.1.3 创投成效第46页
    5.2 公益项目创投——上海慈善基金会:蓝天至爱计划第46-49页
        5.2.1 组织介绍第46-47页
        5.2.2 “蓝天至爱计划”创投运作第47-48页
        5.2.3 创投成效第48-49页
    5.3 公益人才创投——银杏公益基金会:银杏伙伴计划第49-51页
        5.3.1 组织介绍第49页
        5.3.2 “银杏伙伴计划”创投运作第49-50页
        5.3.3 创投成效第50-51页
    5.4 小结第51-53页
第6章 基金会公益创投SWOT分析第53-61页
    6.1 基金会公益创投的S(强项)分析第53-54页
        6.1.1 具有充足的创投资金第53页
        6.1.2 具有一定的行业背景支持第53-54页
        6.1.3 公益创投的自由选择度较高第54页
    6.2 基金会公益创投的W(弱项)分析第54-56页
        6.2.1 基金会人员不足第54-55页
        6.2.2 自身能力建设落后第55-56页
    6.3 基金会公益创投的O(机遇)分析第56-58页
        6.3.1 政府认可公益创投并逐步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第56-57页
        6.3.2 “互联网+”技术模式推动跨界合作的大时代第57页
        6.3.3 商业资本的关注与参与第57-58页
        6.3.4 优质的公益组织、项目和人才的需要增加第58页
    6.4 基金会公益创投的T(挑战)分析第58-59页
        6.4.1 公益评估行业发展滞后第58页
        6.4.2 寻找高品质的公益组织和项目第58-59页
        6.4.3 投资营利性企业第59页
    6.5 小结第59-61页
第7章 完善基金会公益创投的对策建议第61-65页
    7.1 基金会多方位提升公益创投实践的成效第61-62页
    7.2 政府要积极发挥“掌舵”功能,支持基金会公益创投第62-63页
    7.3 公益创投对象积极参与基金会公益创投实践第63页
    7.4 学界深化公益创投的学术研究第63-64页
    7.5 媒体加强公益创投理念的公众倡导第64-65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8.1 研究结论第65-66页
    8.2 研究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硬法与软法在区域治理中的制度协同模式研究--以长三角为例
下一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研究--以X镇“强镇扩权”改革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