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信息服务平台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8-19页 |
1.3 论文研究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1.3.1 论文的总体思路及框架 | 第19-20页 |
1.3.2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2-24页 |
2 论文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2.1.1 军工企业 | 第24页 |
2.1.2 民口企业 | 第24页 |
2.1.3 军民融合 | 第24-25页 |
2.1.4 信息化军民融合 | 第25页 |
2.1.5 军民融合信息服务平台 | 第25页 |
2.1.6 运营模式 | 第25-2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2.2.1 军民融合理论 | 第26页 |
2.2.2 网站评价理论 | 第26-27页 |
2.2.3 层次分析法理论 | 第27-28页 |
3 军民融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特征及运营思路 | 第28-38页 |
3.1 军民融合信息服务平台的现状梳理与问题分析 | 第28-32页 |
3.1.1 军民融合信息服务平台的现状梳理 | 第28-31页 |
3.1.2 军民融合信息服务平台的问题分析 | 第31-32页 |
3.2 军民融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特征 | 第32-33页 |
3.2.1 军民融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基本功能 | 第32-33页 |
3.2.2 军民融合信息服务平台的主要特征 | 第33页 |
3.3 军民融合信息服务平台的运营思路 | 第33-38页 |
3.3.1 军民融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思路 | 第33-34页 |
3.3.2 军民融合信息服务平台的运营思路 | 第34-35页 |
3.3.3 军民融合信息服务平台的运营保障机制 | 第35-38页 |
4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8-49页 |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8-40页 |
4.1.1 目标性原则 | 第38页 |
4.1.2 完整性原则 | 第38-39页 |
4.1.3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原则 | 第39页 |
4.1.4 可比性原则 | 第39页 |
4.1.5 可操作性原则 | 第39-40页 |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 第40-44页 |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解释 | 第44-49页 |
4.3.1 平台功能结构指标的解释 | 第44-45页 |
4.3.2 平台运营效果指标的解释 | 第45-47页 |
4.3.3 平台服务水平指标的解释 | 第47-49页 |
5 评价指标的赋值与权重确定 | 第49-63页 |
5.1 评价指标的赋值方法 | 第49-53页 |
5.1.1 文献研究法 | 第49页 |
5.1.2 网络观察法 | 第49-50页 |
5.1.3 问卷调查法 | 第50-53页 |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 第53-61页 |
5.2.1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53-54页 |
5.2.2 指标权重的确定过程 | 第54-61页 |
5.3 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61-63页 |
6 实证分析 | 第63-76页 |
6.1 实证研究的目的与对象 | 第63-64页 |
6.1.1 实证研究的目的 | 第63页 |
6.1.2 实证研究的对象 | 第63-64页 |
6.2 评价过程 | 第64-71页 |
6.2.1 数据收集 | 第64-66页 |
6.2.2 结果计算 | 第66-71页 |
6.3 评价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6.4 优化方案 | 第73-74页 |
6.4.1 优化功能结构,整合创新资源 | 第73页 |
6.4.2 强化运营效果,促进成果转化 | 第73-74页 |
6.4.3 提高服务水平,完善保障机制 | 第74页 |
6.5 选择建议 | 第74-76页 |
研究结论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附录 | 第84-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