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言 | 第11-15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五、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第一节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概述 | 第15-19页 |
一、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内涵 | 第15页 |
二、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界定 | 第15-16页 |
三、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第二节 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现实价值 | 第19-20页 |
一、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促进环境民主的实现 | 第19页 |
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促进环境改善 | 第19-20页 |
第三节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类型 | 第20-22页 |
一、环保社会组织 | 第20页 |
二、检察机关 | 第20-21页 |
三、环保行政机关 | 第21页 |
四、公民个人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现状 | 第22-33页 |
第一节 现行法律关于原告资格规定的现状 | 第22-24页 |
一、现行法律的详细规定 | 第22-23页 |
二、现行法律规定的不足之处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各原告主体参与司法实践的现状 | 第24-33页 |
一、公民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案例 | 第25-26页 |
二、村民委员会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案例 | 第26-28页 |
三、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例 | 第28-29页 |
四、各原告主体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 第29-33页 |
第三章 国外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相关规定与借鉴 | 第33-39页 |
第一节 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关于原告资格的认定 | 第33-35页 |
一、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概况 | 第33-34页 |
二、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借鉴 | 第34-35页 |
第二节 英国环境公益诉讼关于原告资格的认定 | 第35-36页 |
一、英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概况 | 第35-36页 |
二、英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借鉴 | 第36页 |
第三节 印度环境公益诉讼关于原告资格的认定 | 第36-39页 |
一、印度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概况 | 第36-37页 |
二、印度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借鉴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完善 | 第39-46页 |
第一节 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必要性 | 第39-41页 |
一、赋予公民个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资格 | 第39-40页 |
二、赋予环保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资格 | 第40页 |
三、赋予环保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资格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措施 | 第41-43页 |
一、在立法上扩大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范围 | 第41页 |
二、防止“滥诉”程序的设立 | 第41页 |
三、降低环保组织提起诉讼资格的条件 | 第41-42页 |
四、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明确界定 | 第42页 |
五、检察机关起诉前置程序的设立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运行机制 | 第43-44页 |
一、解决原告主体面临的资金问题 | 第43页 |
二、完善我国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制 | 第43-44页 |
三、进一步完善诉讼时效的规定 | 第44页 |
第四节 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运行环境 | 第44-46页 |
一、完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机制 | 第44-45页 |
二、实现环境司法与行政执法联动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件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