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展开面的造型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2页 |
1.1.1 非线性建筑 | 第8-9页 |
1.1.2 建筑几何学 | 第9-10页 |
1.1.3 可展面建筑 | 第10-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1 数学 | 第13-14页 |
1.3.2 计算机图形学 | 第14页 |
1.3.3 建筑学 | 第14页 |
1.4 论文框架介绍 | 第14-15页 |
1.5 软件平台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可展面定义与建筑学应用 | 第16-24页 |
2.1 面的形成 | 第16-17页 |
2.2 可展面定义与特性 | 第17-19页 |
2.3 研究历史沿革 | 第19-20页 |
2.4 几种特殊可展曲面造型 | 第20-21页 |
2.5 建筑学应用 | 第21-24页 |
2.5.1 早期项目 | 第21页 |
2.5.2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 第21-22页 |
2.5.3 瓦杜兹中央银行 | 第22页 |
2.5.4 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现阶段主要建模方法 | 第24-28页 |
3.1 利用测地线生成可展面 | 第24-25页 |
3.2 离散折叠生成可展面 | 第25页 |
3.3 哈密顿原理模拟可展面 | 第25-26页 |
3.4 根据任意形状边界生成可展面 | 第26-27页 |
3.5 Adjustrulings | 第27-28页 |
第四章 造型生成工具 | 第28-62页 |
4.1 基于导线挤出成面 | 第28-37页 |
4.1.1 单个可展面生成 | 第28-29页 |
4.1.2 展开可展面 | 第29-31页 |
4.1.3 切割变形 | 第31页 |
4.1.4 组合拼接 | 第31-35页 |
4.1.5 用户界面 | 第35-37页 |
4.1.6 优点和缺陷 | 第37页 |
4.2 基于物理特性建模(可展性) | 第37-55页 |
4.2.1 单个可展面生成 | 第38-45页 |
4.2.2 展开可展面 | 第45-47页 |
4.2.3 切割变形 | 第47-48页 |
4.2.4 组合拼接 | 第48-52页 |
4.2.5 用户界面 | 第52-55页 |
4.2.6 优点和缺点 | 第55页 |
4.3 基于母线扫轨建模 | 第55-62页 |
4.3.1 单个可展面生成 | 第55-56页 |
4.3.2 展开可展面 | 第56-58页 |
4.3.3 切割变形 | 第58页 |
4.3.4 组合拼接 | 第58-59页 |
4.3.5 用户界面 | 第59-60页 |
4.3.6 优点和缺点 | 第60-62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62-64页 |
5.1 研究内容和成果总结 | 第62-63页 |
5.2 研究工作的不足与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68-71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