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理论与分析论文--负荷分析论文

典型电力用户需求响应分析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5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2 负荷特性分类技术研究第16-30页
    2.1 常用的几种负荷特性分类算法第16-19页
    2.2 FCM聚类算法第19-21页
        2.2.1 FCM聚类算法的原理第19-20页
        2.2.2 FCM聚类算法的实现第20-21页
        2.2.3 FCM聚类算法存在的问题第21页
    2.3 改进FCM聚类算法第21-25页
        2.3.1 FCM聚类算法的聚类数目c的确定第21-22页
        2.3.2 FCM聚类算法的模糊加权指数m的确定第22-23页
        2.3.3 改进型FCM聚类算法的实现第23-25页
    2.4 算例分析第25-29页
        2.4.1 负荷曲线数据的获取和处理第25页
        2.4.2 传统FCM聚类算法仿真结果分析第25-28页
        2.4.3 改进FCM聚类算法仿真结果分析第28-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3 典型电力用户负荷特性分析研究第30-42页
    3.1 负荷特性指标体系第30-31页
    3.2 常用负荷特性指标第31-33页
        3.2.1 负荷率第31-32页
        3.2.2 峰谷差第32-33页
        3.2.3 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第33页
        3.2.4 年持续负荷曲线第33页
    3.3 典型电力用户的负荷特性分析第33-39页
        3.3.1 公共机构第33-35页
        3.3.2 商业楼宇第35-37页
        3.3.3 高耗电行业第37-39页
    3.4 基于实际负荷曲线分类后的不同种类负荷特性分析第39-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4 电力需求侧响应分析研究第42-59页
    4.1 电力需求侧响应第42-45页
        4.1.1 基于价格的电力需求侧响应第42-43页
        4.1.2 基于激励的电力需求侧响应第43-45页
    4.2 电力需求侧响应的效益分析研究第45-49页
        4.2.1 电力需求侧响应效益的基本组成第45-46页
        4.2.2 电力需求侧响应的经济效益分析第46-48页
        4.2.3 电力需求侧响应的可靠性效益分析第48-49页
    4.3 典型电力用户需求侧响分析研究第49-58页
        4.3.1 电力需求侧响应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分析第49-53页
        4.3.2 典型电力用户的需求响应分析第53-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5.1 结论第59-60页
    5.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负载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参数设计与频率控制
下一篇:木质素热重红外动力学分析与乙酰化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