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一、区域金融合作 | 第10-11页 |
二、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 | 第11-12页 |
三、区域金融合作和经济增长关系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3-1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二、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观点及创新 | 第14-16页 |
一、本文研究的重点 | 第14-15页 |
二、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区域金融合作相关理论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 | 第16-23页 |
第一节 区域金融合作相关理论 | 第16-21页 |
一、“三元悖论”理论 | 第16-17页 |
二、最优货币区理论 | 第17-19页 |
三、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博弈论 | 第19-21页 |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分析 | 第21-23页 |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 第21页 |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21页 |
三、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区域金融合作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理论与分析 | 第23-29页 |
第一节“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 第23-26页 |
一、“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 | 第23-25页 |
二、对金融深化理论的发展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区域金融合作与区域经济增长相互作用分析 | 第26-29页 |
一、区域金融合作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 第27-28页 |
二、区域经济增长对区域金融合作的作用 | 第28-29页 |
第四章 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及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 第29-51页 |
第一节 中国—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概况 | 第29-35页 |
一、总体情况 | 第29-30页 |
二、中国经济发展情况 | 第30-31页 |
三、东盟经济发展情况 | 第31-35页 |
第二节 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的历史与现状 | 第35-46页 |
一、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的背景与历程 | 第35-39页 |
二、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的现状 | 第39-46页 |
第三节 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存在的问题 | 第46-51页 |
一、美元仍保持强势地位,人民币区域化仍需推进 | 第46-48页 |
二、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较低 | 第48-49页 |
三、区域金融合作机制亟待完善 | 第49页 |
四、区域内贸易结构不合理,贸易不平衡 | 第49-51页 |
第五章 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51-64页 |
第一节 实证分析相关理论 | 第51-55页 |
一、面板数据模型的介绍 | 第51页 |
二、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 第51-52页 |
三、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 | 第52-53页 |
四、静态面板回归模型 | 第53-54页 |
五、豪斯曼检验 | 第54页 |
六、动态面板回归模型 | 第54-55页 |
第二节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55-57页 |
一、主要指标的选取 | 第55页 |
二、指标的介绍 | 第55-57页 |
第三节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 第57-64页 |
一、检验结果 | 第57-62页 |
二、实证分析结论 | 第62-64页 |
第六章 促进双边区域金融合作的对策建议 | 第64-70页 |
第一节 深入开展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 | 第64-65页 |
一、建立以区域开发为目的的专业性金融机构 | 第64页 |
二、适度扩大开放区域资本市场 | 第64-65页 |
第二节 探索发展中国—东盟区域制度性的货币合作 | 第65-67页 |
一、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 第65-66页 |
二、建立区域汇率稳定协调机制 | 第66-67页 |
三、完善东亚外汇储备库,加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 | 第67页 |
第三节 促进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增长 | 第67-70页 |
一、扩大区域间双边直接投资力度 | 第67-68页 |
二、调整双边贸易结构,促进区域贸易发展 | 第68-70页 |
第七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 第70-73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70-71页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第71-73页 |
一、不足 | 第71页 |
二、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附录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