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42页 |
1.1 选题背景分析 | 第18-21页 |
1.1.1 主动适应性需求 | 第18-19页 |
1.1.2 建筑节能的需要 | 第19-20页 |
1.1.3 建筑审美的需求 | 第20-21页 |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1-34页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5页 |
1.2.2 影响建筑形态的主要气候因素 | 第25-29页 |
1.2.3 建筑与气候关系概述 | 第29-33页 |
1.2.4 研究内容概述 | 第33-34页 |
1.2.5 研究意义概述 | 第34页 |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34-3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1.3.2 论文框架 | 第35-37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7-42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37-39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39-42页 |
第二章 国内外高校学生宿舍现状与分析 | 第42-75页 |
2.1 国外高校学生宿舍特点分析 | 第42-48页 |
2.1.1 社会化程度 | 第42页 |
2.1.2 规模形式 | 第42-44页 |
2.1.3 人性化程度 | 第44-45页 |
2.1.4 建设标准 | 第45-47页 |
2.1.5 绿色节能 | 第47-48页 |
2.2 国外高校学生宿舍典型实例 | 第48-53页 |
2.2.1 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宿舍西蒙斯楼 | 第48-50页 |
2.2.2 文德堡青年教育学院学生宿舍 | 第50-51页 |
2.2.3 东英吉利亚大学康斯特布尔学生宿舍 | 第51页 |
2.2.4 牛津大学利纳克尔学院亚伯拉罕楼 | 第51-53页 |
2.3 国内高校学生宿舍分类及特点 | 第53-61页 |
2.3.1 国内高校学生宿舍分类 | 第53-60页 |
2.3.2 国内高校学生宿舍特点 | 第60-61页 |
2.4 国内高校学生宿舍典型实例 | 第61-65页 |
2.4.1 山东建筑大学绿色学生公寓 | 第61-62页 |
2.4.2 南京大学陶园研究生宿舍 | 第62-63页 |
2.4.3 清华大学紫荆学生宿舍 | 第63-64页 |
2.4.4 福州大学节能学生宿舍 | 第64-65页 |
2.5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概况及高校学生宿舍现状与分析 | 第65-74页 |
2.5.1 夏热冬冷地区地理状况及气候特征 | 第65-68页 |
2.5.2 夏热冬冷地区高校学生宿舍现状及分析 | 第68-7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三章 基于气候的高校学生宿舍规划设计策略 | 第75-93页 |
3.1 选址 | 第75-79页 |
3.1.1 合理利用地形风 | 第76-77页 |
3.1.2 合理利用坡向 | 第77页 |
3.1.3 合理利用场所地貌 | 第77-79页 |
3.2 朝向 | 第79-83页 |
3.2.1 适宜日照的朝向 | 第79-81页 |
3.2.2 适宜通风的朝向 | 第81-82页 |
3.2.3 综合日照和通风的朝向 | 第82-83页 |
3.3 间距 | 第83-85页 |
3.3.1 适宜日照的间距 | 第83-84页 |
3.3.2 适宜通风的间距 | 第84-85页 |
3.4 布局 | 第85-86页 |
3.4.1 结合通风考虑 | 第85-86页 |
3.4.2 结合日照考虑 | 第86页 |
3.5 体形 | 第86-88页 |
3.5.1 体形系数 | 第86-87页 |
3.5.2 设计策略 | 第87-88页 |
3.6 景观 | 第88-91页 |
3.6.1 植物 | 第88-89页 |
3.6.2 水体 | 第89-9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四章 基于气候的高校学生宿舍单体设计策略 | 第93-113页 |
4.1 平面设计 | 第93-101页 |
4.1.1 自然采光 | 第93-95页 |
4.1.2 自然通风 | 第95-101页 |
4.2 围护结构设计 | 第101-104页 |
4.2.1 门窗 | 第101-103页 |
4.2.2 遮阳 | 第103-104页 |
4.3 特殊部位设计 | 第104-109页 |
4.3.1 阳台 | 第104-106页 |
4.3.2 楼梯间 | 第106-109页 |
4.4 太阳能热水系统运用 | 第109-112页 |
4.4.1 可行性及必要性分析 | 第109页 |
4.4.2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策略 | 第109-11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五章 研究成果设计应用 | 第113-128页 |
5.1 上海地区气候分析 | 第113-114页 |
5.2 规划设计 | 第114-121页 |
5.2.1 选址 | 第114-117页 |
5.2.2 朝向 | 第117页 |
5.2.3 布局 | 第117-118页 |
5.2.4 景观 | 第118-121页 |
5.3 单体设计 | 第121-127页 |
5.3.1 平面设计 | 第121-125页 |
5.3.2 围护结构设计 | 第125-126页 |
5.3.3 特殊部位设计 | 第126-12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128-130页 |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第128-129页 |
6.2 后续研究工作 | 第129-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3页 |
附录1 | 第133-137页 |
附录2 | 第137-149页 |
致谢 | 第149-1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