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疲劳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9-31页 |
2.1 人体疲劳致因相关理论 | 第19-23页 |
2.1.1 人体疲劳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2.1.2 人体疲劳分类 | 第21-22页 |
2.1.3 人体疲劳作用机理 | 第22-23页 |
2.2 人体疲劳评价方法概述 | 第23-25页 |
2.2.1 车辆驾驶人员疲劳的评价方法 | 第23-24页 |
2.2.2 航海人员疲劳的评价方法 | 第24页 |
2.2.3 其他行业疲劳评价方法 | 第24-25页 |
2.3 施工质量控制相关理论 | 第25-29页 |
2.3.1 施工质量控制特点分析 | 第25-26页 |
2.3.2 施工质量控制系统 | 第26-27页 |
2.3.3 施工质量控制常用方法 | 第27-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3 人体疲劳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分析 | 第31-41页 |
3.1 施工人员疲劳致因因素来源 | 第31页 |
3.2 施工人员疲劳致因因素 | 第31-33页 |
3.3 施工人员的疲劳致因模型研究 | 第33-36页 |
3.3.1 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 | 第33-34页 |
3.3.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施工人员疲劳模型 | 第34-36页 |
3.4 施工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36-39页 |
3.4.1 人的因素 | 第37-38页 |
3.4.2 材料的因素 | 第38页 |
3.4.3 机械设备的因素 | 第38页 |
3.4.4 施工方法的因素 | 第38页 |
3.4.5 环境的因素 | 第38-39页 |
3.5 人体疲劳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分析 | 第39-40页 |
3.5.1 施工技术问题 | 第39页 |
3.5.2 施工管理措施 | 第39-40页 |
3.5.3 成品质量 | 第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人体疲劳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 | 第41-55页 |
4.1 调查问卷与结构方程模型理论基础 | 第41-44页 |
4.1.1 调查问卷 | 第41页 |
4.1.2 结构方程模型 | 第41-44页 |
4.2 人体疲劳的指标来源和假设 | 第44-46页 |
4.2.1 人体疲劳的指标来源 | 第44-45页 |
4.2.2 人体疲劳对施工质量影响的研究假设 | 第45-46页 |
4.3 人体疲劳量表设计与样本分析 | 第46-49页 |
4.3.1 人体疲劳量表设计 | 第46-47页 |
4.3.2 人体疲劳量表研究对象及调研过程 | 第47-49页 |
4.4 施工人员疲劳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49-51页 |
4.4.1 施工人员疲劳问卷信度分析 | 第49-50页 |
4.4.2 施工人员疲劳问卷效度分析 | 第50-51页 |
4.5 结构方程模型建立 | 第51-5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5 实证研究 | 第55-67页 |
5.1 结构方程模型的参数估计及拟合效果 | 第55-56页 |
5.2 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56-59页 |
5.3 人体疲劳对施工质量的作用效应研究 | 第59-65页 |
5.3.1 人体疲劳对施工质量的结构方程模型 | 第59-61页 |
5.3.2 人体疲劳对施工质量影响效果分析 | 第61-63页 |
5.3.3 对建筑施工单位的建议 | 第63-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论文结论 | 第67-68页 |
6.2 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附录 | 第77-81页 |
一 疲劳致因因素调查表 | 第77-78页 |
二 人体疲劳对施工质量的影响调查问卷 | 第78-81页 |
三 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