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砾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特征的成因分析--以克百油田下乌尔禾组W_2段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1页 |
1.4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1-13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3-19页 |
2.1 地理概况 | 第13页 |
2.2 构造特征 | 第13-14页 |
2.3 地层特征 | 第14-16页 |
2.4 沉积储层 | 第16页 |
2.5 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第3章 储层特征 | 第19-30页 |
3.1 沉积相类型 | 第19-20页 |
3.2 岩石相类型 | 第20-23页 |
3.3 不同岩石相类型分布规律 | 第23页 |
3.4 储层岩石矿物组成 | 第23-27页 |
3.5 储层孔渗特征 | 第27-28页 |
3.6 层内非均质性研究 | 第28-30页 |
第4章 微观非均质性研究 | 第30-48页 |
4.1 颗粒非均质性 | 第30-34页 |
4.2 填隙物非均质性 | 第34-37页 |
4.3 孔喉非均质性 | 第37-48页 |
第5章 储层微观非均质性成因分析 | 第48-69页 |
5.1 沉积环境成因 | 第49-53页 |
5.2 成岩作用成因 | 第53-69页 |
第6章 讨论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个人简介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