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智能调控大功率LED场景照明系统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1.3.1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页 |
1.4 本章小节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无线智能照明系统的组成 | 第16-30页 |
2.1 无线智能照明系统总体结构 | 第16-17页 |
2.2 光源 | 第17-20页 |
2.2.1 灯罩 | 第17页 |
2.2.2 LED灯珠及其安装方式 | 第17-18页 |
2.2.3 散热装置 | 第18-20页 |
2.3 光源驱动组件 | 第20-21页 |
2.4 控制组件 | 第21页 |
2.5 无线收发组件 | 第21-25页 |
2.5.1 紫蜂网络中的设备 | 第22-23页 |
2.5.2 紫蜂网络的建立 | 第23-24页 |
2.5.3 紫蜂网络的路由和通信 | 第24-25页 |
2.6 感应探测组件 | 第25-26页 |
2.7 用户界面组件 | 第26页 |
2.8 智能照明策略 | 第26-29页 |
2.8.1 RGB混色原理 | 第27页 |
2.8.2 RGB混色方法 | 第27-29页 |
2.9 本章小节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 第30-43页 |
3.1 系统总体结构 | 第30页 |
3.2 光源组件设计 | 第30-31页 |
3.3 光源驱动组件设计 | 第31-32页 |
3.4 无线收发组件和控制组件设计 | 第32-37页 |
3.4.1 CC2530芯片内部结构 | 第32-35页 |
3.4.2 电源电路 | 第35-36页 |
3.4.3 无线收发电路 | 第36页 |
3.4.4 时钟电路 | 第36页 |
3.4.5 输入/输出电路 | 第36-37页 |
3.5 感应探测组件 | 第37-42页 |
3.5.1 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 | 第38-39页 |
3.5.2 GY-30数字光检测模块 | 第39-41页 |
3.5.3 MQ-2 气体传感模块 | 第41页 |
3.5.4 HC-SR501红外探测模块 | 第41-42页 |
3.6 本章小节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3-53页 |
4.1 软件框架结构 | 第43-45页 |
4.2 紫蜂设备通用软件设计 | 第45-47页 |
4.2.1 紫蜂设备的运行流程 | 第45-46页 |
4.2.2 在操作系统中添加新任务 | 第46-47页 |
4.2.3 无线传输数据 | 第47页 |
4.3 协调设备软件设计 | 第47-50页 |
4.3.1 处理接收到的信息 | 第48-49页 |
4.3.2 向终端设备发送命令 | 第49-50页 |
4.4 路由设备的软件设计 | 第50页 |
4.5 终端设备的软件设计 | 第50-51页 |
4.5.1 输出PWM调光信号 | 第51页 |
4.5.2 向协调设备反馈环境信息 | 第51页 |
4.6 本章小节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53-63页 |
5.1 网络功能测试 | 第53-60页 |
5.1.1 紫蜂设备建立/加入紫蜂网络的过程分析 | 第53-54页 |
5.1.2 紫蜂设备的通信距离 | 第54-55页 |
5.1.3 不同设备在紫蜂网络中的作用和影响 | 第55-57页 |
5.1.4 紫蜂网络中通信数据的丢失率 | 第57-58页 |
5.1.5 紫蜂网络的设备分组功能 | 第58-60页 |
5.2 PWM信号调光测试 | 第60-61页 |
5.3 场景照明测试 | 第61-6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A 本文搭建的照明系统实物图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