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7页 |
1.1 高层建筑的发展 | 第16-17页 |
1.2 自然界的风 | 第17-19页 |
1.3 风对建筑结构的作用 | 第19-20页 |
1.4 结构风工程研究的方法 | 第20-23页 |
1.4.1 现场实测 | 第20-21页 |
1.4.2 理论研究 | 第21-22页 |
1.4.3 风洞试验 | 第22页 |
1.4.4 数值模拟 | 第22-23页 |
1.5 高层建筑风效应研究 | 第23-26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1.5.2 研究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24-26页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6页 |
1.7 论文结构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结构风工程及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 | 第27-38页 |
2.1 结构风工程理论 | 第27-32页 |
2.1.1 大气边界层 | 第27页 |
2.1.2 平均风 | 第27-29页 |
2.1.3 脉动风 | 第29-31页 |
2.1.4 顺风向结构风致响应 | 第31-32页 |
2.2 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 | 第32-38页 |
2.2.1 湍流模型的引入 | 第32页 |
2.2.2 流体力学的控制方程组 | 第32-34页 |
2.2.2.1 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定律) | 第32-33页 |
2.2.2.2 动量方程(力=质量x加速度) | 第33-34页 |
2.2.3 湍流封闭模式 | 第34-38页 |
2.2.3.1 单方程(Spalart-Allmaras)模型 | 第35页 |
2.2.3.2 双方程模型 | 第35-36页 |
2.2.3.3 雷诺应力模型(RSM) | 第36-37页 |
2.2.3.4 大涡模拟的控制方程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某超限高层建筑表面风压数值模拟 | 第38-47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8-39页 |
3.2 数值风洞模拟 | 第39-42页 |
3.2.1 计算区域大小的选取 | 第39页 |
3.2.2 边界条件以及参数的设置 | 第39-40页 |
3.2.3 离散计算域网格 | 第40-42页 |
3.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2-47页 |
第四章 脉动风荷载的时程模拟 | 第47-61页 |
4.1 脉动风的概率特性 | 第47-50页 |
4.2 脉动风数值模拟程序编制 | 第50-54页 |
4.2.1 谐波叠加法 | 第50-51页 |
4.2.2 线性滤波器法 | 第51-53页 |
4.2.3 程序编制 | 第53-54页 |
4.3 脉动风荷载时程模拟 | 第54-61页 |
4.3.1 风速时程模拟 | 第54-56页 |
4.3.2 风压及风荷载时程模拟 | 第56-61页 |
第五章 结构顺风向风致振动响应分析 | 第61-77页 |
5.1 风致振动响应分析方法 | 第61-62页 |
5.2 计算模型的建立及模态分析 | 第62-65页 |
5.3 结构顺风向风致振动响应分析的参数设置 | 第65-67页 |
5.4 MIDAS GEN动力时程分析与PKPM抗风设计比较研究 | 第67-77页 |
5.4.1 顺风向位移影响研究 | 第67-71页 |
5.4.2 加速度影响研究 | 第71-74页 |
5.4.3 层剪力与倾覆弯矩的影响研究 | 第74-77页 |
第六章 本文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7-78页 |
6.2 本文的展望与不足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