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建筑施工企业信用治理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文献综述第13-19页
        1.2.1 建筑市场信用问题研究第13-14页
        1.2.2 信用风险及评价研究第14-16页
        1.2.3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第16-17页
        1.2.4 施工企业信用治理研究第17-18页
        1.2.5 协同理论研究第18页
        1.2.6 文献评述第18-19页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第19-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研究目标第20页
    1.4 研究方案第20-23页
        1.4.1 总体研究思路第20-22页
        1.4.2 论文结构安排第22-23页
第二章 建筑施工企业信用的协同治理分析第23-41页
    2.1 建筑施工企业信用的内涵与特征第23-26页
        2.1.1 相关研究领域辨析第23-24页
        2.1.2 建筑施工企业信用的内涵第24-25页
        2.1.3 建筑施工企业信用的特征第25-26页
    2.2 建筑施工企业信用问题的理论分析第26-28页
        2.2.1 经济学理论分析第26-27页
        2.2.2 信用问题的根源分析第27-28页
    2.3 建筑施工企业信用协同治理体系第28-30页
        2.3.1 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第28页
        2.3.2 建筑施工企业信用治理第28-29页
        2.3.3 建筑施工企业信用协同治理第29-30页
    2.4 建筑施工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社会网络分析第30-39页
        2.4.1 建设项目利益相关者分析第31-36页
        2.4.2 施工企业利益相关者识别第36-38页
        2.4.3 施工企业信用利益相关者分析第38-39页
    2.5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行为决策的发生机理第41-56页
    3.1 系统结构的框架模型第41-44页
        3.1.1 文献回顾第41-42页
        3.1.2 施工企业信用行为的内部驱动因素第42-43页
        3.1.3 施工企业信用行为的外部驱动因素第43-44页
    3.2 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第44-45页
        3.2.1 基本原理第44-45页
        3.2.2 建模基本步骤第45页
    3.3 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行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第45-51页
        3.3.1 系统结构分析第45-47页
        3.3.2 系统流图第47-48页
        3.3.3 变量方程设计第48-51页
    3.4 运行结果与分析第51-55页
        3.4.1 模型的有效性检验第51-52页
        3.4.2 模型的仿真模拟第52-54页
        3.4.3 结果分析第54-55页
    3.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第56-72页
    4.1 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测评指标问卷设计第56-59页
        4.1.1 影响因素识别第56-58页
        4.1.2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发放第58-59页
    4.2 测评调查问卷分析第59-63页
        4.2.1 统计分析第59-60页
        4.2.2 测评指标的因子分析第60-61页
        4.2.3 测评指标的确定第61-63页
    4.3 指标权重的测算第63-67页
    4.4 实例分析第67-71页
        4.4.1 模型介绍第67-68页
        4.4.2 政府视角下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第68-71页
        4.4.3 评价结果分析第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建筑施工企业信用群评价第72-85页
    5.1 引言第72页
    5.2 二元语义信息及其集结算子第72-74页
        5.2.1 语义信息评价相关研究评述第72-73页
        5.2.2 语义变量与二元语义模型第73-74页
        5.2.3 二元语义分析流程第74页
    5.3 施工企业群体协调信用评价模型第74-79页
        5.3.1 不同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第74-75页
        5.3.2 信用评价模型及计算步骤第75-79页
    5.4 实例分析第79-84页
        5.4.1 评价语义信息判定第79-82页
        5.4.2 监理企业视角下施工企业信用评价第82-83页
        5.4.3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施工企业信用评价第83-84页
        5.4.4 群评价信息集结第84页
    5.5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六章 建筑施工企业信用监管的博弈分析第85-100页
    6.1 引言第85-86页
    6.2 建筑施工企业信用最优报酬激励契约设计第86-91页
        6.2.1 相关文献回顾第86页
        6.2.2 基本假设第86-87页
        6.2.3 模型的构建第87-88页
        6.2.4 模型的求解与分析第88-90页
        6.2.5 模型的敏感性分析第90-91页
    6.3 建筑施工企业失信惩戒的演化博弈分析第91-99页
        6.3.1 施工企业之间的演化博弈分析第92-94页
        6.3.2 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之间的演化博弈分析第94-96页
        6.3.3 算例分析第96-99页
    6.4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00-105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100-102页
    7.2 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第102-104页
        7.2.1 主要创新点第102-103页
        7.2.2 研究的局限性第103-104页
    7.3 研究展望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7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117-118页
附录第118-129页
致谢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湍流边界层控制对流动及换热影响研究
下一篇:珠江流域分布式水文模拟及水库压咸优化调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