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部分柱顶滑移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9页
    1.1 钢筋混凝土结构震害及倒塌特点第17-20页
    1.2 钢筋混凝土结构震致倒塌研究现状第20-32页
        1.2.1 试验研究第20-24页
        1.2.2 简化单(多)自由度体系法第24-27页
        1.2.3 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第27-30页
        1.2.4 离散单元数值计算方法第30-32页
    1.3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倒塌研究现状第32-37页
        1.3.1 抗倒塌分析方法第32-35页
        1.3.2 抗倒塌结构措施第35-37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7-39页
第二章 部分柱顶滑移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的初步分析第39-57页
    2.1 引言第39页
    2.2 部分柱顶滑移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的提出第39-40页
    2.3 滑移柱柱顶与相邻节点的连接及其力学模型第40-43页
        2.3.1 连接设置第40页
        2.3.2 力学模型 1——摩擦单元第40-41页
        2.3.3 力学模型 2——普通铰第41-43页
    2.4 部分柱顶滑移框剪结构的设计方法第43-51页
        2.4.1 设计思路第43-44页
        2.4.2 设计步骤第44页
        2.4.3 设计实例第44-51页
    2.5 部分柱顶滑移框剪结构与常规框剪结构比较第51-53页
        2.5.1 经济性第51-52页
        2.5.2 大震反应第52-53页
    2.6 摩擦系数取值第53-54页
        2.6.1 下限值第53-54页
        2.6.2 上限值第54页
    2.7 设计建议第54-55页
        2.7.1 滑移柱布置第54-55页
        2.7.2 滑移柱的构造措施第55页
        2.7.3 滑移柱位置与摩擦系数的选取第55页
    2.8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三章 部分柱顶滑移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的深化分析第57-68页
    3.1 引言第57页
    3.2 设计方法改进第57-62页
        3.2.1 基本原理第57-59页
        3.2.2 改进设计步骤第59页
        3.2.3 设计算例第59-62页
    3.3 滑移柱柱顶的摩擦系数下限值实用估算第62-65页
        3.3.1 滑移柱抗侧刚度的确定——D 值法第62-63页
        3.3.2 估算方法第63-65页
    3.4 摩擦支座耗能分析第65-67页
        3.4.1 中震附加阻尼比第65-66页
        3.4.2 算例分析第66-67页
    3.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四章 部分柱顶滑移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的模型试验第68-86页
    4.1 引言第68页
    4.2 摩擦支座的力学性能试验第68-72页
        4.2.1 试验概况第68-69页
        4.2.3 试验结果分析第69-72页
    4.3 部分柱顶滑移框剪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第72-84页
        4.3.1 模型设计与制作第72-76页
        4.3.2 仪器布置与试验工况第76-77页
        4.3.3 试验现象第77-78页
        4.3.4 动力特性第78-79页
        4.3.5 位移反应第79-82页
        4.3.6 加速度反应第82-84页
        4.3.7 层间剪力第84页
    4.4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五章 部分柱顶滑移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中滑移柱的 P-δ效应第86-96页
    5.1 引言第86-87页
    5.2 无侧移滑移柱的弹性 P-δ效应第87-93页
        5.2.1 总弯矩分析第87-89页
        5.2.2 二阶弯矩分析第89-93页
        5.2.3 转动约束刚度 K 的确定第93页
    5.3 无侧移滑移柱的非弹性 P-δ效应第93-94页
        5.3.1 β的修正第93-94页
        5.3.2 K /( EI/l)的修正第94页
    5.4 算例分析第94-95页
    5.5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六章 部分柱顶滑移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的地震扭转效应第96-111页
    6.1 引言第96-97页
    6.2 偶然偏心导致的弹性扭转反应第97-105页
        6.2.1 计算工况第97页
        6.2.2 质心位置的影响第97-99页
        6.2.3 周期比的影响第99-102页
        6.2.4 平面尺寸的影响第102-105页
        6.2.5 设计建议第105页
    6.3 偶然偏心导致的弹塑性扭转反应第105-109页
        6.3.1 计算模型第105页
        6.3.2 周期比的影响第105-108页
        6.3.3 平面尺寸的影响第108-109页
        6.3.4 设计建议第109页
    6.4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结论与展望第111-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6-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附件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协和医院员工绝经过渡期状态和绝经激素治疗使用调查
下一篇:强变形加工锆金属与锆钛合金的微结构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