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与单元--基于建造逻辑的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序言 | 第8-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1 图像时代的建筑学 | 第8页 |
1.1.2 设计与建造分离现状 | 第8-9页 |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 | 第9-13页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7 论文框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网格和单元的设计与建造 | 第21-33页 |
2.1 设计与建造的历史演变 | 第21-23页 |
2.1.1 手工艺时期——设计与建造对应 | 第21-22页 |
2.1.2 工业化时期——设计与建造脱离 | 第22页 |
2.1.3 信息化时期——设计与建造结合 | 第22-23页 |
2.2 网格的设计与建造 | 第23-28页 |
2.2.1 网格的设计内涵 | 第23-26页 |
2.2.2 网格的建造内涵 | 第26-28页 |
2.3 单元的设计与建造 | 第28-31页 |
2.3.1 单元的设计内涵 | 第28-30页 |
2.3.2 单元的建造内涵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基于网格体系的设计策略 | 第33-55页 |
3.1 网格控制过程 | 第33-40页 |
3.1.1 模数网格建立 | 第33-36页 |
3.1.2 建筑形态控制 | 第36-37页 |
3.1.3 结构体系定位 | 第37-39页 |
3.1.4 构件单元细分 | 第39-40页 |
3.2 网格边缘处理 | 第40-47页 |
3.2.1 表皮与结构的关系 | 第40-44页 |
3.2.2 转角的细部节点 | 第44-47页 |
3.3 网格多维拓展 | 第47-50页 |
3.3.1 立面网格 | 第47-48页 |
3.3.2 空间网格 | 第48-50页 |
3.4 案例分析——现代文学博物馆 | 第50-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基于单元体系的设计策略 | 第55-77页 |
4.1 单元操作方法 | 第55-64页 |
4.1.1 线性单元形态异化 | 第55-59页 |
4.1.2 平面单元操作重组 | 第59-64页 |
4.2 单元连接设计 | 第64-70页 |
4.2.1 间隔 | 第64-66页 |
4.2.2 相接 | 第66-69页 |
4.2.3 重叠 | 第69-70页 |
4.3 单元模块应用 | 第70-73页 |
4.3.1 界面模块 | 第70-72页 |
4.3.2 体量模块 | 第72-73页 |
4.4 案例分析——龙美术馆西岸馆 | 第73-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77-80页 |
5.1 论文研究总结 | 第77-78页 |
5.2 研究成果及现实意义 | 第78-79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图片来源 | 第84-87页 |
附录:网格叠加平面图 | 第87-9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