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基工程论文

桩承式加筋路堤三维土拱效应土楔体计算模型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21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9页
        1.2.1 桩承式加筋路堤土拱效应第11-14页
        1.2.2 土拱效应计算模型第14-18页
        1.2.3 等沉面及等沉面高度第18-19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9-20页
    1.4 本文工作创新点第20-21页
2 桩承式加筋路堤三维土拱效应模型试验第21-40页
    2.1 概述第21页
    2.2 试验设计第21-24页
        2.2.1 试验装置第21-22页
        2.2.2 试验方案第22-23页
        2.2.3 试验材料第23页
        2.2.4 试验步骤第23-24页
    2.3 试验结果及其分析第24-36页
        2.3.1 路堤填筑及水袋放水过程中的土压力第24-26页
        2.3.2 桩帽平面上不同位置的土压力第26-29页
        2.3.3 路堤高度对桩土应力比及路堤沉降的影响第29-32页
        2.3.4 桩帽宽度对桩土应力比及路堤沉降的影响第32-33页
        2.3.5 水平加筋体对桩土应力比及路堤沉降的影响第33-35页
        2.3.6 等沉面高度的确定第35-36页
    2.4 模型试验结果与解析解的比较第36-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40页
3 桩承式加筋路堤三维土拱效应数值分析第40-51页
    3.1 概述第40页
    3.2 数值计算模型第40-41页
    3.3 土压力的变化第41-43页
        3.3.1 路堤填筑过程中土压力的变化第41-42页
        3.3.2 地基土固结过程中土压力的变化第42-43页
    3.4 桩土应力比影响因素分析第43-46页
        3.4.1 桩帽宽度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第43页
        3.4.2 路堤填料内摩擦角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第43-44页
        3.4.3 路堤填土粘聚力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第44-45页
        3.4.4 水平加筋体抗拉强度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第45-46页
    3.5 桩承式加筋路堤等沉面高度影响因素分析第46-50页
        3.5.1 数值模拟确定的等沉面高度第46-47页
        3.5.2 桩帽净间距对等沉面高度的影响第47-48页
        3.5.3 路堤填土粘聚力对等沉面高度的影响第48页
        3.5.4 路堤填土内摩擦角对等沉面高度的影响第48-49页
        3.5.5 水平加筋体抗拉强度对等沉面高度的影响第49-50页
    3.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4 桩承式路堤三维土拱效应土楔体计算模型第51-61页
    4.1 概述第51页
    4.2 土楔体计算模型第51-54页
    4.3 θ值的确定第54-59页
        4.3.1 根据模型试验结果确定的θ值第54-56页
        4.3.2 根据数值分析结果确定的θ值第56-57页
        4.3.3 根据现场试验结果确定的θ值第57-59页
    4.4 数值分析结果与现场试验、解析解的比较第59-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61页
    5.2 下一步工作的建议第61-63页
致谢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附录:第69-82页
    附录 1 模型试验图表第69-82页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跨度超高门式结构风振研究与分析
下一篇:共价键型有机硅铝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其混凝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