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2.1 能耗模拟软件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热区划分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2 BIM技术及参数化建模 | 第15-21页 |
2.1 BIM技术 | 第15-16页 |
2.1.1 BIM的概念 | 第15-16页 |
2.1.2 BIM技术的优势 | 第16页 |
2.2 运用BIM技术建立参数化模型 | 第16-19页 |
2.3 BIM与能耗软件之间的数据对接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结合建筑内部房间功能的热区自动划分算法 | 第21-39页 |
3.1 热工区域概述 | 第21-22页 |
3.1.1 热区含义 | 第21页 |
3.1.2 热区划分的方式与原则 | 第21-22页 |
3.2 热区的划分方式对能耗模拟计算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 第22-29页 |
3.2.1 某建筑热区的划分方式 | 第25-26页 |
3.2.2 热区的不同划分方式对能耗模拟计算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 第26-29页 |
3.2.3 实现热区自动划分的必要性 | 第29页 |
3.3 结合建筑内部房间功能的热区自动划分算法 | 第29-38页 |
3.3.1 结合房间功能的热区自动划分算法 | 第29-38页 |
3.3.2 算法实现 | 第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EnergyPlus计算内核下的BIM建筑能耗服务器框架研究 | 第39-53页 |
4.1 能耗模拟软件的选用 | 第39-40页 |
4.1.1 能耗模拟软件的历史 | 第39-40页 |
4.1.2 能耗模拟软件的比对 | 第40页 |
4.2 EnergyPlus的特点 | 第40-43页 |
4.2.1 EnergyPlus主要功能及程序调用过程 | 第40-41页 |
4.2.2 EnergyPlus软件特点 | 第41-43页 |
4.3 CEP总体框架 | 第43-44页 |
4.3.1 总体框架图 | 第43页 |
4.3.2 CEP平台的架构原理图 | 第43-44页 |
4.4 CEP数据库总体结构设计 | 第44-46页 |
4.4.1 创建数据模型 | 第44-45页 |
4.4.2 数据库模型 | 第45-46页 |
4.4.3 物理实现 | 第46页 |
4.5 CEP的功能需求及实现 | 第46-52页 |
4.5.1 用户注册登录 | 第46-47页 |
4.5.2 IDF和EPW上传与下载 | 第47页 |
4.5.3 个人中心 | 第47-48页 |
4.5.4 系统管理 | 第48页 |
4.5.5 用户类型及权限 | 第48-49页 |
4.5.6 调用EnergyPlus | 第49-50页 |
4.5.7 计算报表 | 第50-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算法验证 | 第53-69页 |
5.1 利用结合建筑房间内部功能的热区自动划分算法划分热区的建筑物能耗模拟分析 | 第54-59页 |
5.1.1 自然室温计算 | 第54-55页 |
5.1.2 全年总负荷计算 | 第55-57页 |
5.1.3 全年逐时负荷计算 | 第57-58页 |
5.1.4 全年逐日负荷计算 | 第58页 |
5.1.5 全年逐月负荷计算 | 第58-59页 |
5.2 Revit中默认分区方式划分热工区域的建筑能耗模拟分析 | 第59-65页 |
5.2.1 自然室温计算 | 第60-61页 |
5.2.2 全年总负荷计算 | 第61-62页 |
5.2.3 全年逐时负荷计算 | 第62-63页 |
5.2.4 全年逐日负荷计算 | 第63-64页 |
5.2.5 全年逐月负荷计算 | 第64-65页 |
5.3 两种分区方式模拟结果比对分析 | 第65-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总结 | 第69页 |
6.2 展望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