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7页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第7-9页 |
三、研究途径与方法 | 第9-11页 |
第1章 崔白生平及作品传世情况 | 第11-15页 |
1.1 崔白生平 | 第11-12页 |
1.2 崔白作品的传世情况 | 第12-15页 |
第2章 崔白“写生”精神的成因 | 第15-21页 |
2.1 “写生”精神概念 | 第15-16页 |
2.2 崔白“写生”精神的形成 | 第16-21页 |
2.2.1 传承前人的花鸟画写生风格 | 第16-18页 |
2.2.2 打破前人的花鸟画写生模式 | 第18-21页 |
第3章 崔白“写生”精神在作品中的体现 | 第21-35页 |
3.1 内在体现 | 第21-25页 |
3.1.1 求真审物、格物致知的“写生”精神 | 第21-24页 |
3.1.2 情景交融、物我相忘的“写生”精神 | 第24-25页 |
3.2 外在体现 | 第25-35页 |
3.2.1 “遵循自然”的构图方式 | 第26-29页 |
3.2.2 “清淡疏通”的笔墨追求 | 第29-32页 |
3.2.3 “超脱灵动”的设色风格 | 第32-35页 |
第4章 崔白“写生”精神对同时期花鸟画家的影响及对当代的启示 | 第35-43页 |
4.1 崔白“写生”精神对同时期花鸟画家的影响 | 第35-37页 |
4.1.1 对吴元瑜的影响 | 第35页 |
4.1.2 对宋徽宗的影响 | 第35-36页 |
4.1.3 对李迪以及其它画家的影响 | 第36-37页 |
4.2 崔白“写生”精神对当代的启示 | 第37-43页 |
4.2.1 当代花鸟画写生现状 | 第37-39页 |
4.2.2 对当代花鸟画创作的启示 | 第39-40页 |
4.2.3 对我创作的启示 | 第40-43页 |
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