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卫星编队协作的空间天线阵列合成算法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2.1 编队卫星 | 第9-10页 |
| 1.2.2 多天线信号合成技术 | 第10页 |
| 1.3 多天线信号合成方案简介 | 第10-11页 |
| 1.4 多天线信号合成的关键技术 | 第11-12页 |
| 1.4.1 时频的估计与计算 | 第11页 |
| 1.4.2 相位差估计技术 | 第11-12页 |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 第2章 GEO卫星编队及轨道摄动理论 | 第15-25页 |
| 2.1 引言 | 第15页 |
| 2.2 基本概念及坐标系定义 | 第15-16页 |
| 2.3 相对运动动力学方程及其解析解 | 第16-17页 |
| 2.4 绕飞编队及其轨道设计 | 第17-20页 |
| 2.4.1 圆绕飞轨道编队 | 第18页 |
| 2.4.2 圆绕飞轨道设计 | 第18-20页 |
| 2.5 卫星编队飞行的摄动分析 | 第20-22页 |
| 2.5.1 地球非球形摄动 | 第20-21页 |
| 2.5.2 大气阻力摄动 | 第21页 |
| 2.5.3 日月引力摄动 | 第21页 |
| 2.5.4 太阳光压摄动 | 第21-22页 |
| 2.6 编队卫星星间距仿真 | 第22-24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信号模型的建立及时延差、频率差的估计 | 第25-37页 |
| 3.1 引言 | 第25页 |
| 3.2 编队卫星协作接收系统模型 | 第25-26页 |
| 3.3 链路预算 | 第26-28页 |
| 3.4 星间链路 | 第28-30页 |
| 3.4.1 空间损耗 | 第28-30页 |
| 3.4.2 多普勒频移 | 第30页 |
| 3.4.3 噪声 | 第30页 |
| 3.5 信号模型 | 第30-31页 |
| 3.6 时延差及频率差的时变性分析 | 第31-36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基于两路信号的时变相位估计 | 第37-49页 |
| 4.1 引言 | 第37页 |
| 4.2 SIMPLE算法原理及权值估计 | 第37-40页 |
| 4.2.1 SIMPLE算法原理 | 第37-38页 |
| 4.2.2 SIMPLE算法信号合成信噪比分析 | 第38-40页 |
| 4.3 残留时延及频差对相位差估计的影响 | 第40-41页 |
| 4.3.1 固定的相位差估计 | 第40页 |
| 4.3.2 时变的相位差估计 | 第40-41页 |
| 4.4 理论估计性能分析 | 第41-43页 |
| 4.5 时变相位差估计补偿方案及合成信噪比分析 | 第43-48页 |
| 4.5.1 时变相位差估计补偿方案 | 第43页 |
| 4.5.2 合成信噪比分析 | 第43-48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