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古代小说论文

《子不语》叙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前言第9-14页
第一章 《子不语》的叙事特征第14-18页
    第一节 作者及版本介绍第14-15页
    第二节 《子不语》的叙事内容第15-17页
    第三节 《子不语》的叙事特点第17-18页
第二章 《子不语》的叙事结构第18-30页
    第一节 《子不语》的纪传体结构第18-20页
    第二节 《子不语》的预叙结构第20-27页
        一、梦境预叙第21-23页
        二、扶乩预叙第23-24页
        三、鬼神预言第24-27页
    第三节 《子不语》以道贯技的双重结构第27-30页
第三章 《子不语》的叙事时空第30-39页
    第一节 《子不语》的叙事时间第30-34页
        一、追溯式叙述第30-32页
        二、叙事时间的人文化第32-33页
        三、《子不语》的“夜化”叙事第33-34页
    第二节 《子不语》的叙事空间第34-39页
        一、超现实空间第35页
        二、超现实空间与现实空间的联系第35-37页
        三、空间的叙事作用第37-39页
第四章 《子不语》的伦理叙事第39-45页
    第一节 婚恋伦理叙事第39-41页
    第二节 亲情伦理叙事第41-43页
    第三节 文人的伦理叙事第43-45页
第五章 《子不语》的民俗叙事第45-56页
    第一节 扶乩活动的叙事功能第45-48页
        一、扶乩与日常生活第45-47页
        二、袁枚对扶乩的理性认识第47-48页
    第二节 城隍信仰的叙事功能第48-51页
        一、城隍在叙事中的功能第48-50页
        二、城隍叙事形象的特点第50-51页
    第三节 雷神信仰的叙事功能第51-56页
        一、功利目的的雷神信仰第52-54页
        二、避雷法的叙事效果第54-56页
结语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刘子翚绝句研究
下一篇:舒穆祿·多隆阿《慧珠阁詩鈔》評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