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历史虚无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回潮 | 第16-26页 |
2.1 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阐释 | 第16-18页 |
2.1.1 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 第16页 |
2.1.2 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 第16-18页 |
2.2 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回潮 | 第18-25页 |
2.2.1 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的产生 | 第18-19页 |
2.2.2 历史虚无主义重新泛起的主要原因 | 第19-21页 |
2.2.3 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主要观点 | 第21-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 第26-38页 |
3.1 历史虚无主义影响大学生的基本现状 | 第26-30页 |
3.1.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3.1.2 现状分析 | 第27-30页 |
3.2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具体表现 | 第30-33页 |
3.2.1 历史虚无主义扭曲了大学生的价值观 | 第30-31页 |
3.2.2 历史虚无主义冲击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 第31-32页 |
3.2.3 历史虚无主义消减了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 | 第32页 |
3.2.4 历史虚无主义瓦解了大学生拥护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信念 | 第32-33页 |
3.3 历史虚无主义影响大学生的原因探析 | 第33-37页 |
3.3.1 大学生自身因素 | 第33-34页 |
3.3.2 社会环境因素 | 第34-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现时期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不良影响的对策探索 | 第38-48页 |
4.1 大学生要增强自身科学分析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 | 第38-40页 |
4.1.1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武装自己 | 第38-39页 |
4.1.2 加深对国史、党史和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 第39页 |
4.1.3 在实际行动中践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 | 第39-40页 |
4.2 高校要重视对校园意识形态的建设 | 第40-43页 |
4.2.1 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 第40-41页 |
4.2.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 第41-42页 |
4.2.3 加深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研究与理论批判 | 第42-43页 |
4.3 社会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第43-47页 |
4.3.1 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引领人民思想 | 第43-44页 |
4.3.2 用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汇聚人民力量 | 第44-45页 |
4.3.3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 第45-46页 |
4.3.4 加强全民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