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导言 | 第8-10页 |
1.1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8-9页 |
1.1.1 理论意义 | 第8页 |
1.1.2 现实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9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9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9页 |
1.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9-1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2.1 国内外城镇化研究概述 | 第10-11页 |
2.1.1 国外城镇化研究 | 第10页 |
2.1.2 国内城镇化研究 | 第10-11页 |
2.2 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基本理论 | 第11-16页 |
2.2.1 治理与善治理论 | 第11-12页 |
2.2.2 农村社区治理理论 | 第12-13页 |
2.2.3 相关概念 | 第13-16页 |
3 奉节县 D 社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案例分析 | 第16-29页 |
3.1 D 社区基本情况 | 第16-17页 |
3.2 D 社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情况 | 第17-18页 |
3.3 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满意度调查分析 | 第18-24页 |
3.3.1 问卷调查情况及相关分析 | 第18-23页 |
3.3.2 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23-24页 |
3.4 D 社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 第24-29页 |
3.4.1 D社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取得的经验 | 第25-26页 |
3.4.2 D社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6-29页 |
4 国内外农村社区治理的经验借鉴 | 第29-33页 |
4.1 国外农村社区治理的实践 | 第29-30页 |
4.1.1 德国“巴伐利亚试验” | 第29页 |
4.1.2 韩国的“新村运动” | 第29页 |
4.1.3 日本的“市町村”(即城市地区、城镇地区、农村地区)大合并 | 第29-30页 |
4.2 国内农村社区治理的实践 | 第30-33页 |
4.2.1 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阶段 | 第30页 |
4.2.2 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模式 | 第30-33页 |
5 城镇化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对策分析 | 第33-41页 |
5.1 理顺关系、规范程序 ,推进社区民主自治进程 | 第33-34页 |
5.2 发展生态特色经济,夯实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增收途径 | 第34-35页 |
5.3 强化认识,创新思路,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 | 第35-36页 |
5.4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让基本公共服务“阳光”普照新型农村社区 | 第36-38页 |
5.5 多措并举,大力提高居民社会保障水平 | 第38-39页 |
5.6 强化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及时化解信访矛盾 | 第39-41页 |
6 结论 | 第41-42页 |
6.1 本论文的基本结论 | 第41页 |
6.2 本论文存在的不足及后续研究方向 | 第41-42页 |
6.2.1 本论文的不足 | 第41页 |
6.2.2 后续研究方向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奉节县 D 社区治理调查问卷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