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各项工程与工种论文--基础工程论文

锚杆基坑支护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锚杆支护技术现状第10-12页
        1.2.1 地下工程中的锚杆支护第10-11页
        1.2.2 边坡工程中的锚杆支护第11-12页
    1.3 锚杆系统破坏模式第12-14页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4-15页
第二章 锚杆支护设计原理第15-26页
    2.1 锚杆的定义和类型第15-17页
    2.2 锚杆支护的设计机理第17-22页
        2.2.1 锚杆应用的基本要求第17-18页
        2.2.2 锚杆的布置与倾角第18页
        2.2.3 锚杆力的确定第18-19页
        2.2.4 锚杆体的设计第19-22页
    2.3 锚固段荷载传递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第22-26页
        2.3.1 锚固段荷载传递机理第22-24页
        2.3.2 各类岩土层中锚杆的荷载传递特点第24-25页
        2.3.3 锚固力影响因素第25-26页
第三章 基于 ANSYS 锚杆支护结构的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第26-32页
    3.1 有限元法概述第26-27页
    3.2 ANSYS 有限元程序简介第27-28页
    3.3 土体的本构模型第28-30页
    3.4 单元生死技术第30-31页
    3.5 初始地应力问题第31-32页
第四章 锚杆支护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第32-74页
    4.1 桩锚支护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2-37页
        4.1.1 模型的选取第32-33页
        4.1.2 有限元模型基本假设第33页
        4.1.3 本模型所用有限元单元介绍第33-34页
        4.1.4 锚杆支护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4-35页
        4.1.5 基坑开挖不支护时稳定分析第35页
        4.1.6 模拟开挖的载荷步第35-37页
    4.2 锚杆倾角变化对锚杆基坑支护的影响第37-43页
        4.2.1 锚杆倾角变化方案第37页
        4.2.2 锚杆倾角变化对桩体水平位移的影响第37-40页
        4.2.3 锚杆倾角变化对锚杆轴力的影响第40-43页
    4.3 锚杆长度对锚杆基坑支护的影响第43-49页
        4.3.1 锚杆长度变化方案第43页
        4.3.2 锚杆长度对桩体水平位移的影响第43-46页
        4.3.3 锚杆长度对锚杆轴力的影响第46-49页
    4.4 锚杆预应力对锚杆基坑支护的影响第49-55页
        4.4.1 锚杆预应力变化模拟方案第49页
        4.4.2 锚杆预应力变化对桩体水平位移的影响第49-52页
        4.4.3 锚杆预应力变化对锚杆轴力的影响第52-55页
    4.5 锚杆间排距对锚杆基坑支护的影响第55-61页
        4.5.1 锚杆间排距变化模拟方案第55-56页
        4.5.2 锚杆间排距变化的结果分析第56-61页
    4.6 土层参数对锚杆基坑支护的影响第61-72页
        4.6.1 锚杆土层参数变化方案第61-62页
        4.6.2 土层变形模量对锚杆基坑支护的影响第62-67页
        4.6.3 土层抗剪强度对基坑支护的影响第67-72页
    4.7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五章 算例及比较分析第74-82页
    5.1 工程实例概况第74-76页
        5.1.1 工程概况第74-75页
        5.1.2 工程地质条件第75页
        5.1.3 模型计算参数的选取第75-76页
    5.2 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分析第76-81页
        5.2.1 锚杆不同倾角的计算结果及比较第76-78页
        5.2.2 锚杆不同长度的计算结果及比较第78-79页
        5.2.3 不同锚杆预应力的计算结果及比较第79-80页
        5.2.4 土层参数影响的计算结果及比较第80-81页
    5.3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4页
    6.1 结论第82页
    6.2 展望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7-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永定客家土楼围合形态的环境适应性衍变研究
下一篇:居住区老年公共服务设施设计方法研究--以兰州中科生态城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