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锚杆支护技术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地下工程中的锚杆支护 | 第10-11页 |
1.2.2 边坡工程中的锚杆支护 | 第11-12页 |
1.3 锚杆系统破坏模式 | 第12-14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锚杆支护设计原理 | 第15-26页 |
2.1 锚杆的定义和类型 | 第15-17页 |
2.2 锚杆支护的设计机理 | 第17-22页 |
2.2.1 锚杆应用的基本要求 | 第17-18页 |
2.2.2 锚杆的布置与倾角 | 第18页 |
2.2.3 锚杆力的确定 | 第18-19页 |
2.2.4 锚杆体的设计 | 第19-22页 |
2.3 锚固段荷载传递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22-26页 |
2.3.1 锚固段荷载传递机理 | 第22-24页 |
2.3.2 各类岩土层中锚杆的荷载传递特点 | 第24-25页 |
2.3.3 锚固力影响因素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基于 ANSYS 锚杆支护结构的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 | 第26-32页 |
3.1 有限元法概述 | 第26-27页 |
3.2 ANSYS 有限元程序简介 | 第27-28页 |
3.3 土体的本构模型 | 第28-30页 |
3.4 单元生死技术 | 第30-31页 |
3.5 初始地应力问题 | 第31-32页 |
第四章 锚杆支护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 第32-74页 |
4.1 桩锚支护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2-37页 |
4.1.1 模型的选取 | 第32-33页 |
4.1.2 有限元模型基本假设 | 第33页 |
4.1.3 本模型所用有限元单元介绍 | 第33-34页 |
4.1.4 锚杆支护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4.1.5 基坑开挖不支护时稳定分析 | 第35页 |
4.1.6 模拟开挖的载荷步 | 第35-37页 |
4.2 锚杆倾角变化对锚杆基坑支护的影响 | 第37-43页 |
4.2.1 锚杆倾角变化方案 | 第37页 |
4.2.2 锚杆倾角变化对桩体水平位移的影响 | 第37-40页 |
4.2.3 锚杆倾角变化对锚杆轴力的影响 | 第40-43页 |
4.3 锚杆长度对锚杆基坑支护的影响 | 第43-49页 |
4.3.1 锚杆长度变化方案 | 第43页 |
4.3.2 锚杆长度对桩体水平位移的影响 | 第43-46页 |
4.3.3 锚杆长度对锚杆轴力的影响 | 第46-49页 |
4.4 锚杆预应力对锚杆基坑支护的影响 | 第49-55页 |
4.4.1 锚杆预应力变化模拟方案 | 第49页 |
4.4.2 锚杆预应力变化对桩体水平位移的影响 | 第49-52页 |
4.4.3 锚杆预应力变化对锚杆轴力的影响 | 第52-55页 |
4.5 锚杆间排距对锚杆基坑支护的影响 | 第55-61页 |
4.5.1 锚杆间排距变化模拟方案 | 第55-56页 |
4.5.2 锚杆间排距变化的结果分析 | 第56-61页 |
4.6 土层参数对锚杆基坑支护的影响 | 第61-72页 |
4.6.1 锚杆土层参数变化方案 | 第61-62页 |
4.6.2 土层变形模量对锚杆基坑支护的影响 | 第62-67页 |
4.6.3 土层抗剪强度对基坑支护的影响 | 第67-7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算例及比较分析 | 第74-82页 |
5.1 工程实例概况 | 第74-76页 |
5.1.1 工程概况 | 第74-75页 |
5.1.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75页 |
5.1.3 模型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75-76页 |
5.2 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分析 | 第76-81页 |
5.2.1 锚杆不同倾角的计算结果及比较 | 第76-78页 |
5.2.2 锚杆不同长度的计算结果及比较 | 第78-79页 |
5.2.3 不同锚杆预应力的计算结果及比较 | 第79-80页 |
5.2.4 土层参数影响的计算结果及比较 | 第80-8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结论 | 第82页 |
6.2 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