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2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3.3 简要评述 | 第22-23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3-2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6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25-26页 |
1.6.1 研究的重点 | 第25页 |
1.6.2 研究的难点 | 第25页 |
1.6.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26-35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6-29页 |
2.1.1 电子废弃物的概念 | 第26-28页 |
2.1.2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的概念 | 第28-29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9-33页 |
2.2.1 循环经济理论与电子废弃物治理 | 第29-30页 |
2.2.2 公共治理理论与电子废弃物治理 | 第30-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广东省电子废弃物治理的政府作用的现状 | 第35-56页 |
3.1 广东省电子废弃物概况 | 第35-41页 |
3.1.1 广东省电子废弃物的社会存量及增长趋势 | 第35-39页 |
3.1.2 广东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现状 | 第39-41页 |
3.2 广东电子废弃物治理中政府作用的现状分析 | 第41-50页 |
3.2.1 明确各级地方政府治理电子废弃物的责任 | 第41-42页 |
3.2.2 培育和引导市场主体自主治理 | 第42-47页 |
3.2.3 培育社会力量参与治理电子废弃物 | 第47-48页 |
3.2.4 健全各项制度督促市场运行 | 第48-50页 |
3.3 广东省电子废弃物治理的政府作用存在的不足 | 第50-54页 |
3.3.1 对电子废弃物治理的市场主体培育不足 | 第50-52页 |
3.3.2 电子废弃物自主治理制度不完善 | 第52-53页 |
3.3.3 对公众缺乏动员和引导 | 第53-54页 |
3.4 广东省电子废弃物治理中政府作用存在不足的原因 | 第54-56页 |
3.4.1 没有转变政绩观念以及没有树立环境保护的法制观念 | 第54页 |
3.4.2 治理电子废弃物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54页 |
3.4.3 执法监督体制不完善导致执法不严、政出多门 | 第54-55页 |
3.4.4 公共治理的理念没有完全树立起来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国内外政府治理电子废弃物的经验借鉴 | 第56-65页 |
4.1 国外政府治理电子废弃物及其经验借鉴 | 第56-59页 |
4.1.1 德国 | 第56-57页 |
4.1.2 日本 | 第57-58页 |
4.1.3 美国 | 第58-59页 |
4.1.4 国外政府治理电子废弃物的经验借鉴 | 第59页 |
4.2 国内地方政府治理电子废弃物及其经验借鉴 | 第59-65页 |
4.2.1 台湾 | 第60-61页 |
4.2.2 上海 | 第61-63页 |
4.2.3 江苏 | 第63页 |
4.2.4 国内地方政府治理电子废弃物的经验借鉴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完善广东省政府治理电子废弃物的对策 | 第65-73页 |
5.1 完善电子废弃物治理中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65-68页 |
5.1.1 树环保政绩观念,政府治理意识先行 | 第65-66页 |
5.1.2 培育市场作为电子废弃物治理主力 | 第66-67页 |
5.1.3 明确公民治理责任 | 第67-68页 |
5.2 完善电子废弃物自主治理的制度 | 第68-70页 |
5.2.1 健全电子废弃物治理的地方法规 | 第68页 |
5.2.2 大力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 第68-69页 |
5.2.3 因地制宜建立电子废弃物的回收机制 | 第69-70页 |
5.3 营造电子废弃物治理的良好环境 | 第70-72页 |
5.3.1 加大环保宣传,营造“绿色发展”大环境 | 第70页 |
5.3.2 重视学校环境教育,为环保培养生力军 | 第70-71页 |
5.3.3 加强与国内外的多方位合作 | 第71-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附件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