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井支护与设备论文--巷道支护论文

高应力区巷道流变特性分析及支护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目录第7-9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岩石流变特性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第10-12页
        1.2.2 岩体流变数值分析与工程应用第12-13页
        1.2.3 深部巷道围岩变形控制及支护技术进展第13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15页
2 金川巷道破坏特征第15-22页
    2.1 围岩破坏方式及巷道变形规律第15-17页
    2.2 支护体破坏特征第17-20页
    2.3 巷道破坏原因第20-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3 深部井巷围岩松动圈测试与支护优化第22-36页
    3.1 声波法测试围岩松动圈原理第23-24页
        3.1.1 声波发测试法第23页
        3.1.2 单孔超声波测试法原理第23-24页
    3.2 钻孔设计与测试工作完成断面工况简介第24-26页
        3.2.1 钻孔参数设计与布置第25页
        3.2.2 断面工况简介第25-26页
    3.3 现场测试第26-27页
        3.3.1 测试仪器与设备第26-27页
        3.3.2 测试流程第27页
    3.4 数据采集与分析第27-32页
    3.5 支护方案优化第32-35页
    3.6 本章小结第35-36页
4 西原模型数值本构的实现第36-56页
    4.1 FLAC~(3D)简介第36-37页
        4.1.1 有限差分计算过程的实现第36-37页
        4.1.2 模型的选取第37页
    4.2 FLAC~(3D)二次开发环境简介第37页
    4.3 西原模型简介第37-42页
        4.3.1 西原一维形式本构方程第38-40页
        4.3.2 西原三维本构关系第40-42页
    4.4 模型编制流程第42-52页
        4.4.1 模型编写第43-52页
    4.5 自定义模型的加载运行与验证第52-55页
    4.6 本章小结第55-56页
5 支护效果数值分析及现场试验第56-80页
    5.1 数值模型的建立第56-57页
    5.2 边界条件的确定和计算参数的选取第57-58页
    5.3 数值模型计算结果与方案对比分析第58-75页
        5.3.1 地应力生成第58-59页
        5.3.2 无支护下裸巷稳定性分析第59-69页
        5.3.3 支护效果分析第69-75页
    5.4 工程现场试验结果第75-78页
        5.4.1 现场勘查与支护构件布置第75-77页
        5.4.2 支护效果评价第77-78页
    5.5 本章小结第78-8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6.1 结论第80-81页
    6.2 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7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87-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冬瓜山铜矿微震监测系统扩展与矿震研究
下一篇:表面改性磁种对矿物表面磁化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