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1 绪论 | 第13-26页 |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3-15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1.1.2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 1.1.3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 1.2.1 国外海洋发展战略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1.2.2 国内海洋战略理论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 1.2.3 文献评述 | 第22页 |
| 1.3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22-23页 |
| 1.4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1.5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 1.6 研究创新之处 | 第24-26页 |
| 2 青岛市发展海洋强市战略的理论支撑 | 第26-31页 |
| 2.1 海洋强国理论 | 第26-29页 |
| 2.1.1 海洋强国的概念和内涵 | 第26-27页 |
| 2.1.2 主要发达国家的海洋强国战略 | 第27-28页 |
| 2.1.3 国内试点省份的海洋发展战略 | 第28-29页 |
| 2.2 海洋强市理论 | 第29-31页 |
| 2.2.1 海洋强市概念 | 第29页 |
| 2.2.2 海洋强市内涵和特征 | 第29-30页 |
| 2.2.3 海洋强市战略 | 第30-31页 |
| 3 青岛市海洋强市发展现状 | 第31-40页 |
| 3.1 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第31页 |
| 3.2 青岛市海洋强市综合实力评价指标构建 | 第31-34页 |
| 3.2.1 海洋强市综合实力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 第31-32页 |
| 3.2.2 海洋强市综合实力评价指标的内容 | 第32-34页 |
| 3.3 我国海洋强市综合实力比较 | 第34-40页 |
| 3.3.1 海洋经济产出指标的比较 | 第34-35页 |
| 3.3.2 海洋产业结构比较 | 第35页 |
| 3.3.3 港口产业比较 | 第35-38页 |
| 3.3.4 沿海城市竞争力排名 | 第38-40页 |
| 4 青岛市发展海洋强市 SWOT 分析 | 第40-54页 |
| 4.1 青岛市发展海洋强市战略的优势分析 | 第40-48页 |
| 4.1.1 地理区位优势突出 | 第40-41页 |
| 4.1.2 经济实力相对雄厚 | 第41-42页 |
| 4.1.3 海洋产业体系齐全 | 第42-43页 |
| 4.1.4 海洋科技优势明显 | 第43-45页 |
| 4.1.5 滨海旅游资源众多 | 第45-47页 |
| 4.1.6 其他海洋资源丰厚 | 第47-48页 |
| 4.2 青岛市发展海洋强市战略的劣势分析 | 第48-50页 |
| 4.2.1 海洋生物资源消耗严重 | 第48页 |
| 4.2.2 海洋船舶建造业技术人才缺乏 | 第48页 |
| 4.2.3 海洋环境污染严重 | 第48-49页 |
| 4.2.4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不足 | 第49-50页 |
| 4.3 青岛市发展海洋强市战略的机会分析 | 第50-51页 |
| 4.3.1 我国做出“建设海洋强国”总体战略部署 | 第50页 |
| 4.3.2 山东省“蓝色经济区”战略的实施 | 第50-51页 |
| 4.3.3 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 | 第51页 |
| 4.3.4 重点产业项目不断增加 | 第51页 |
| 4.4 青岛市发展海洋强市战略的挑战分析 | 第51-53页 |
| 4.4.1 国际海洋经济竞争激烈 | 第51-52页 |
| 4.4.2 国内沿海城市海洋经济竞相发展 | 第52-53页 |
| 4.5 战略选择 | 第53-54页 |
| 5 国际海湾城市发展经验借鉴 | 第54-60页 |
| 5.1 国际海湾城市发展经验 | 第54-56页 |
| 5.1.1 世界主要海湾城市的发展模式 | 第54页 |
| 5.1.2 欧洲门户鹿特丹:世界港口物流的先锋 | 第54-55页 |
| 5.1.3 东京湾横滨: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的典范 | 第55页 |
| 5.1.4 旧金山湾奥克兰:以港兴城的样板 | 第55-56页 |
| 5.2 国际沿海城市海洋强市经验对青岛的启示 | 第56-60页 |
| 5.2.1 以青岛港兴青岛市 | 第56-58页 |
| 5.2.2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第58页 |
| 5.2.3 大力提高青岛经济发展的国际化水平 | 第58-59页 |
| 5.2.4 重视海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 第59-60页 |
| 6 青岛市发展海洋强市战略的对策建议 | 第60-73页 |
| 6.1 青岛市发展海洋强市的战略定位 | 第60-62页 |
| 6.1.1 发展思路 | 第60页 |
| 6.1.2 发展定位 | 第60-61页 |
| 6.1.3 发展原则 | 第61页 |
| 6.1.4 发展目标 | 第61-62页 |
| 6.2 青岛市海洋强市发展的战略性任务 | 第62-65页 |
| 6.2.1 以港口建设为龙头来推动青岛市经济发展 | 第62-63页 |
| 6.2.2 以打造特色海洋旅游经济带促进海洋第三产业发展 | 第63-64页 |
| 6.2.3 以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为突破口加快海洋产业结构调整 | 第64-65页 |
| 6.2.4 以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 第65页 |
| 6.3 青岛市发展海洋强市战略的保障措施 | 第65-73页 |
| 6.3.1 树立现代海洋强市发展观 | 第65-66页 |
| 6.3.2 完善海洋强市法律法规 | 第66-68页 |
| 6.3.3 理顺海洋管理协调体制 | 第68页 |
| 6.3.4 坚持“科技兴海” | 第68-69页 |
| 6.3.5 加强海域整合管理 | 第69-70页 |
| 6.3.6 增强海洋强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 第70-73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 7.1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 7.2 研究局限及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附录 1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
| 个人简历 | 第80页 |
| 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