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24页 |
1.1 果树根系与地上部的相关性 | 第11-13页 |
1.1.1 根冠关系中的物质交换 | 第12页 |
1.1.2 冠相互依赖与制约的平衡 | 第12页 |
1.1.3 根冠关系中的信息传递 | 第12-13页 |
1.1.4 植株地下部与地上部的对应关系 | 第13页 |
1.2 果树的氮素营养 | 第13-15页 |
1.2.1 氮素营养在果树上的作用 | 第13-15页 |
1.2.1.1 氮素在果树上的生理生化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1.2 氮素对果树生殖生长的影响 | 第14页 |
1.2.1.3 氮素对果树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第14-15页 |
1.3 果树对氮素的吸收、运转及利用 | 第15-18页 |
1.3.1 果树的需氮特性 | 第15-16页 |
1.3.1.1 果树对氮素的需求量 | 第15-16页 |
1.3.1.2 果树年周期需氮特性 | 第16页 |
1.3.2 果树对氮素的吸收与转运 | 第16页 |
1.3.3 氮素吸收的调控 | 第16-17页 |
1.3.4 氮素的运输分配 | 第17-18页 |
1.4 果树的氮贮藏营养 | 第18页 |
1.5 果树的碳素营养 | 第18-22页 |
1.5.1 果树碳素同化物质的代谢 | 第19页 |
1.5.2 碳素营养的运输分配 | 第19-20页 |
1.5.3 碳素营养的贮藏 | 第20-21页 |
1.5.4 碳素营养对养根的作用 | 第21-22页 |
1.6 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养分竞争 | 第22-23页 |
1.6.1 地上部与地下部对碳素营养的竞争 | 第22页 |
1.6.2 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对氮素营养的竞争 | 第22-23页 |
1.7 碳、氮代谢的关系 | 第23页 |
1.8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2.1 试材与处理 | 第24-26页 |
2.1.1 苹果树不同部位新梢叶片~(13)C同化物的去向 | 第24页 |
2.1.2 主干环剥和环割处理对富士苹果生长及~(13)C和~(15)N分配利用特性的影响 | 第24-25页 |
2.1.3 不同负载量对苹果~(13)C和~(15)N分配、利用的影响 | 第25-26页 |
2.2 测定方法与计算公式 | 第26-28页 |
2.2.1 植株干重及根系活力的测定 | 第26页 |
2.2.2 ~(15)N及~(13)C的测定 | 第26页 |
2.2.3 计算公式 | 第26-27页 |
2.2.4 数据处理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8页 |
3.1 苹果树不同部位新梢叶片~(13)C同化物的去向 | 第28-30页 |
3.1.1 植株不同部位新梢叶片产生的~(13)C同化物自留量和输出量 | 第28页 |
3.1.2 不同部位新梢叶片产生的~(13)C同化在植株各器官中的分配 | 第28-29页 |
3.1.3 不同部位新梢输出的~(13)C同化物在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分配 | 第29-30页 |
3.2 主干环剥和环割处理对富士苹果生长及~(13)C和~(15)N分配利用特性的影响 | 第30-34页 |
3.2.1 环剥和环割对新梢干重和根冠比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2 环剥和环割对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31页 |
3.2.3 环剥和环割对~(13)C分配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4 环剥和环割对~(15)N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5 环剥和环割对植株各器官~(15)N含量及~(15)N分配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 不同负载量对苹果~(13)C和~(15)N分配、利用的影响 | 第34-38页 |
3.3.1 不同负载量对果实平均单果重及根冠比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2 不同负载量对~(13)C分配率的影响 | 第35页 |
3.3.3 不同负载量对各器官Ndff值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4 不同负载量对~(15)N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5 不同负载量对各器官~(15)N分配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4 讨论 | 第38-42页 |
4.1 苹果树不同部位新梢叶片~(13)C同化物的去向 | 第38-39页 |
4.2 主干环剥和环割处理对富士苹果生长及~(13)C和~(15)N分配利用特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 不同负载量对苹果~(13)C和~(15)N分配、利用的影响 | 第40-42页 |
5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论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