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径向式颗粒捕集器气固两相流动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柴油机尾气颗粒排放与控制 | 第10-12页 |
1.2.1 柴油机尾气颗粒成分和危害 | 第10页 |
1.2.2 柴油机尾气颗粒排放标准 | 第10-12页 |
1.3 排气后处理技术简介 | 第12-13页 |
1.4 颗粒捕集器技术 | 第13-14页 |
1.4.1 颗粒捕集器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1.4.2 颗粒捕集器再生技术 | 第14页 |
1.5 壁流式蜂窝陶瓷颗粒捕集器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5.1 颗粒捕集过程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5.2 再生过程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6 径向式颗粒捕集器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7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7-18页 |
第2章 颗粒捕集器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 第18-26页 |
2.1 气-固两相流动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1.1 连续介质模型 | 第18-19页 |
2.1.2 颗粒轨道模型 | 第19页 |
2.1.3 流体拟颗粒模型 | 第19页 |
2.1.4 本文选用的气固两相流模型 | 第19-20页 |
2.2 多孔介质模型 | 第20-21页 |
2.3 颗粒捕集器内气固两相流数学模型 | 第21-25页 |
2.3.1 过滤体内气固两相流数学模型 | 第21-23页 |
2.3.2 过滤体外气-固两相流数学模型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径向式 DPF 内气固两相流分析 | 第26-35页 |
3.1 径向式 DPF 简介 | 第26-27页 |
3.2 网格划分及无关性验证 | 第27-29页 |
3.3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29-31页 |
3.4 模拟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3.4.1 流速分布 | 第31页 |
3.4.2 压力分布 | 第31-32页 |
3.4.3 温度分布 | 第32-33页 |
3.4.4 颗粒相体积分数分布 | 第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4章 径向式 DPF 内流场均匀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47页 |
4.1 流动均匀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35-42页 |
4.1.1 直径比的影响 | 第35-37页 |
4.1.2 过滤体长度的影响 | 第37-39页 |
4.1.3 入口扩张角的影响 | 第39-41页 |
4.1.4 孔隙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4.1.5 入口流速的影响 | 第42页 |
4.2 体积分数分布均匀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42-46页 |
4.2.1 直径比的影响 | 第43-44页 |
4.2.2 扩张角的影响 | 第44-4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加入分流器的径向式 DPF 流场分析 | 第47-57页 |
5.1 盘型分流器 | 第47-53页 |
5.1.1 盘型分流器模型的建立 | 第47-49页 |
5.1.2 盘型分流器对流场的影响研究 | 第49-50页 |
5.1.3 盘型分流器轴向位置的影响 | 第50-52页 |
5.1.4 盘型分流器孔洞面积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5.2 隔板式分流器 | 第53-56页 |
5.2.1 隔板式分流器模型的建立 | 第53-54页 |
5.2.2 隔板式分流器对流场的影响研究 | 第54-55页 |
5.2.3 隔板式分流器对捕集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55-5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